CORC  > 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毕业生  > 博士学位论文
题名炼焦烟气脱硝过程建模与运行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李亚宁1,2
答辩日期2018-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谭杰 ; 王学雷
关键词炼焦烟气 脱硫脱硝 换向过程 运行优化 数据驱动
英文摘要随着国家大气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入,新的炼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更加严格的焦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对于国内近千家焦化企业来说,实施炼焦烟气治理,满足新环保标准要求已经“迫在眉睫”。鉴于此,国内某焦化集团投入并运行首套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但现阶段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运行方式不仅无法保证烟气净化效果,同时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本课题以国内首座炼焦烟气湿式脱硫脱硝装置为研究对象,结合炼焦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行脱硝过程建模与运行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旨在形成高效、可靠、经济的炼焦烟气脱硝过程成套控制技术,推动湿式脱硫脱硝技术的产业化推广,促进我国焦化工业烟气的综合治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
(1)首先进行炼焦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过程分析。过程模型的建立及装置的运行优化与控制建立在对过程特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目前尚没有对焦炉烟气湿式脱硫脱硝工艺机理方面的研究。结合相近工艺的研究成果及部分现场实验确定影响烟气脱硝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该过程控制难点、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炼焦烟气脱硝过程优化控制的总体结构,指出了后续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
(2)针对炼焦生产工况变化极其频繁,而当前烟气分析仪位于装置入口处,焦炉烟道与传感器之间传输滞后极大,无法及时准确地依靠人工经验判断烟气指标状态的问题,本文以焦炉加热燃烧过程为背景,提出了基于烟气指标软测量模型的状态估计方法。首先根据物料守恒及反应动力学建立烟气指标的机理模型,与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补偿模型并联组成集成烟气指标软测量模型;在集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时间窗的指标稳态值计算方法及燃烧工况变动的判断准则,为后文焦炉换向过程脱硝控制及脱硝过程的优化运行工作奠定了基础。
(3)针对焦炉周期性换向期间烟气脱硝过程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换向过程烟气指标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换向过程烟气NOx浓度扰动建模与臭氧量控制方法:将烟气NOx扰动模型分为入口扰动模型与出口扰动模型,利用连续脉冲信号与一阶惯性传递函数串联的响应曲线作为通用模型结构,分别对入口和出口NOx扰动进行建模与参数辨识。设计前馈控制系统,并给出不同入口烟气换向过程最低NOx浓度和出口NOx浓度限定值关系下的前馈控制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臭氧发生机组电耗成本。
(4)针对复杂运行条件下炼焦烟气脱硝过程的实时操作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脱硝过程操作参数实时优化方案,整个优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基于案例推理(Case Based Reasoning, CBR)方法及反馈调节器得到优化指标的预设定值,考虑到传统案例重用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多案例融合的案例检索与重用方法;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时间有序性即时学习(Time-order Just-in-time Learning, T-JITL)算法的局部非参数建模方法,将此模型作为优化约束条件,利用优化算法进一步求解优化问题得到最优值。该方法不基于任何参数模型,同时充分考虑了炼焦生产工况的复杂性、时序性,解决了炼焦烟气脱硝复杂工况所导致的稳态模型难以获取的问题,完全基于数据得到优化设定值。
(5)结合本文研究成果,基于现场已有的软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炼焦烟气脱硝过程优化控制原型系统,工业现场的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实现脱硝过程的稳定、经济运行。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21177]  
专题毕业生_博士学位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亚宁. 炼焦烟气脱硝过程建模与运行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