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Cu/Ni-EDTA络合物的光电氧化破络合及阴极回收重金属研究
作者郭礼宝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3-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赵旭
关键词TiO2/Ti薄膜 光电催化氧化 Cu-EDTA Ni-EDTA 重金属络合物 TiO2/Ti thin film electrodes Photoelectrocatalysis Cu-EDTA Ni-EDTA
其他题名Photo-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mplex Cu/Ni-EDTA and recovery of metals by electro-deposition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    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离子易于有机络合剂形成重金属络合物,常规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去除。本文针对水中的重金属络合物,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有效处理重金属络合物并能回收重金属的方法。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  TiO2/Ti光催化薄膜电极,以制备的电极为阳极,利用光电催化氧化方法氧化降解 Cu/Ni-EDTA络合物;同时,利用阴极的电还原作用对释放出来的重金属离子进行电沉积回收。深入分析光电氧化及电还原过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连续流处理装置,对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以Cu-EDTA为目标污染物,分别研究了光催化(PC),电化学(EO),光电催化氧化(PEC)对 Cu-EDTA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3h,EO和PC对Cu-EDTA的去除率仅为43%和15%,对 Cu2+的回收率为33%和10%;而 PEC对Cu-EDTA的去除率和Cu2+的回收率为 72%和67%。结果说明 PEC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光催化和电化学发生协同效应。Cu-EDTA的去除率和Cu2+回收率复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Ca2+强烈的促进了Cu-EDTA的去除和Cu2+的的回收。检测的中间产物包括 Cu-NTA,Cu-EDDA,乙酸,甲酸,草酸;基于上述产物推测了 PEC降解Cu-EDTA的降解路径。证明了阳极主要通过羟基自由基实现Cu-EDTA的破络合,借助XPS分析了阴极Cu2+的还原过程。
    EDTA可以和Ni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用以TiO2/Ti薄膜电极为阳极的光电组合技术处理 Ni-EDTA,实现Ni-EDTA的去除和Ni的回收。比较了PEC和EO,PC处理Ni-EDTA的效果:在60min时,EO和   PC对Ni-EDTA的去除率为5%和 15%,PEC可达到75%;反应时间达到 3h时,PC和EO的去除率分别为21%和 18%,而PEC可达90%;与此同时,Ni的回收率PEC为45%,而EO和PEC仅为21%和5%。借助SEM和 XPS分析了Ni在阴极的还原过程。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 Ni-EDTA的去除率和Ni的回收率提高,酸性pH有利于Ni-EDTA的降解和 Ni的回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产物包括:草氨酸,草酸,乙酸,甲酸,羟基乙酸,氨基乙酸,含氮物质包括氨氮和硝酸根。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中间产物包括 EDTA,Ni-NTA,Ni-IDA;基于上述产物提出了 Ni-EDTA的降解路径。
    使用 TiO2/Ti网状电极建立了PEC过程的连续流反应体系,连续流考察的参数主要包括电流密度, pH,反应物初始浓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主要以Cu-EDTA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连续流装置对Cu-EDTA的去除效果和  Cu2+的回收效果,确定了 PEC连续流处理Cu-EDTA的最佳反应参数为pH 3.5,电流密度,HRT为1h,初始浓度0.1 mM,上述条件下 PEC连续流装置可以实1.13A/m2现 Cu-EDTA去除率85%,Cu的回收率80%;此外,考察了连续流装置对多种金属 EDTA络合物的去除效果;分析了PEC过程的能耗,探讨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PEC连续流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未来应在优化紫外灯功率,降低能耗以及扩大反应器规模等方面开展工作。

公开日期2014-08-0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61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礼宝. Cu/Ni-EDTA络合物的光电氧化破络合及阴极回收重金属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