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山东半岛北部典型滨海湿地碳的沉积与埋藏
作者曹磊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4-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宋金明
关键词 活性有机碳 难降解指数 滨海湿地沉积物 山东半岛北部
学位专业海洋化学
中文摘要    滨海湿地是地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源汇地,揭示滨海湿地碳储存、收支等关键过程对探明全球碳循环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对比研究了山东北部广饶潮汐湿地和昌邑柽柳林湿地两种典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诠释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库和难降解有机碳库状况,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两种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稳定有机碳库的储量以及沉积物有机碳库的稳定性,这可为深入研究我国滨海湿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准确评估滨海湿地碳埋藏能力提供基础。论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 山东半岛北部广饶潮汐湿地和昌邑柽柳林湿地沉积物中碳的含量变化特征、来源、控制因素有较明显的差异,植被和潮沟对沉积物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持留有重要影响。广饶潮汐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垂直变化较小,但浓度较高,有机碳变化相对较大,与芦苇、碱蓬优势群落的根系发育有关,定期的淹水使沉积物常处于厌氧环境,导致有机质矿化分解速率较低,其结果使有机碳得到更多的保存;昌邑柽柳林湿地无机碳的浓度较低,而其有机碳主要来源于覆盖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输入,但这种输入的影响仅在0-20cm 沉积层内发挥作用,其下层根系的地下生产力较低,且有机碳矿化速率较快。
    广饶潮汐湿地GRB1 柱样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在剖面32 cm 以上随深度增加缓慢上升,此后则表现为下降趋势。GRC2 站位TOC 含量在垂直剖面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很规则,在前10cm 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之后除在12-14cm 和38-40cm 两个深度出现明显的积累峰以外,TOC 均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GRB1 与GRC2 柱样平均含量分别为1.798 g/kg 和3.109 g/kg,变异系数为16.15%和19.10%。GRC2 站位的芦苇相较于GRB1 站位的碱蓬具有更高的生物量,同时芦苇通过强壮的根系来影响着更深层的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碱蓬的根系并不发达,不能够通过深入土壤来达到有机碳的显著积累。因此,GRB1 柱样中TOC 含量和变异系数均低于GRC2。GRB1 和GRC2 无机碳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1.25 g/kg 和10.93 g/kg,总体上广饶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垂直变异较小。对于昌邑柽柳林湿地,潮水无法抵达防潮大坝内侧的研究站位,其TOC 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基本上呈现表层聚积的特点,在前10cm 随深度增加剧烈下降,而在20cm 以下变化幅度较小。原因在于研究区域土壤表层枯落物丰富,因此表层有机碳含量较高,其次研究区域植物根系较浅,根系分布由表层向深层递减。昌邑湿地沉积物中无机碳含量较低,沉积物无机碳含量最高的CYA9 站位平均值仅为4.39g/kg。受地理及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昌邑柽柳林湿地碳的埋藏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
2.首次研究揭示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不同形态活性有机碳(水提和酸提部分)的变化特征。热水可提取碳(HWC)的含量远高于可溶性有机碳(冷水提取)的含量,昌邑湿地沉积物中HWC 含量比广饶湿地低,但所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较广饶湿地高,潮汐、植被与地貌等对HWC 有重要影响;盐酸提有机碳含量在不同类型湿地的柱样沉积物中变化较大,环境指示意义不明确,但不同浓度硫酸提取活性有机碳在指示沉积物有机碳降解程度方面,很有潜在价值。
    两类滨海湿地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差别很大,广饶湿地沉积物中DOC含量远高于昌邑湿地。 GRB1 和GRC2 柱样中DOC 含量均值分别为637.37 mg/kg和712.705 mg/kg,后者DOC 含量波动较前者显著。在昌邑湿地,CYA3 柱样中DOC 最高值74.68 mg/kg 出现在表层0-2cm,在浅层深度DOC 大致呈随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沉积物含水量影响着DOC 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两类型湿地沉积物中DOC 占总有机碳比例差别很大。广饶湿地沉积物中DOC 占总有机碳含量比例的均值在34.86%-24.08%之间,而昌邑柱样则仅在2.42%-1.54%之间。GRC2 柱样中HWC 含量高于GRB1,均值为0.751 g/kg,而在昌邑湿地,CYA9柱样中HWC 含量的平均值高于CYA3。CYA3 柱样沉积物中HWC 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是显著相关的,其垂直变异最小,而其它站位HWC 的变异系数则很接近。研究显示,潮汐涨落对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热水可提取碳的分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不同的植被与地貌等条件的综合影响下HWC 产生了较强的空间异质性。GRC2 柱样沉积物中盐酸酸提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GRB1 柱样。昌邑湿地CYA3 柱样的酸提有机碳含量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均值为0.92g/kg。而在CYA9站位,沉积物中酸解有机碳含量变化很小,仅在0-12cm 内的浅层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不同浓度的硫酸将沉积物中的活性有机质分解为两组水解产物,不同组分的含量与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降解程度。不同湿地沉积物柱样中,组分II 含量均显著低于组分I,且组分II 比组分I 含量随深度的变化更加稳定。在广饶湿地,GRC2 站位芦苇的生长与根系的深入向沉积物中输入较多的活性有机质,使GRC2 柱样沉积物中组分I 与组分II的含量高于GRB1。GRB1柱样中组分I 与组分II 的含量均值分别为0.583g/kg 和0.290g/kg,而GRC2 柱样沉积物则分别为0.860g/kg 和0.409g/kg。昌邑湿地CYA3 柱样中,组分I 含量在前10cm 剧烈下降,均值为0.639 g/kg。组分II 的含量在前16cm 是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之后深度内的波动一直较小。
3. 获取了不同类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的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碳难降解指数,阐明了不同类型滨海湿地沉积物中的稳定有机碳库特征。作为滨海湿地碳最终汇地的沉积物,其难降解有机碳含量在广饶湿地显著高于昌邑柽柳林湿地。有机碳难降解指数结果表明,广饶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库的稳定性高于昌邑湿地,广饶湿地有机碳稳定性变化不大,潮汐在维持其湿地有机碳的稳定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昌邑湿地沉积物有机碳难降解指数较低且变化大,有机质相对易矿化分解;估算1m 沉积层内,广饶湿地沉积物稳定有机碳库平均为21.9 kg/m2,昌邑湿地仅为7.5 kg/m2,表明昌邑湿地的碳封存具有更高的提升潜力。
    广饶湿地GRB1 和GRC2 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0.919 g/kg和1.671 g/kg,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植被的有机质的输入质量在沉积物剖面内有着显著差异。GRB1 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随着深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RC2 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昌邑柽柳林湿地沉积物中难降解有机碳含量较低。CYA3 柱样中难降解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分布模式为先剧烈降低后波动幅度减小,而CYA9 柱样难降解有机碳约为0.384g/kg,变化幅度较小。由于植被枯落物在表层的累积较多,而活性有机质在浅层内的淋溶过程使得下层的积累不断增加,CYA3 站位有机碳的稳定性在浅层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在潮汐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库稳定性较高,而对于昌邑湿地,其在1m 深度内的稳定有机碳储量非常低。估算得到1m 深度内GRB1,GRC2 和CYA3,CYA9站位沉积物中稳定有机碳库的储量分别为15.074 kg/m2,28.748 kg/m2,9.371kg/m2 和5.652 kg/m2。光滩CYA9 站位虽无植被生长,然而其稳定有机碳剖面分布较为均匀,在1m 深度内可达到CYA3 储量的一半以上。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51]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磊. 山东半岛北部典型滨海湿地碳的沉积与埋藏[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