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东海典型赤潮藻种群动态的数值模拟
作者孙科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3-1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尹宝树 ; 邱仲锋
关键词东海 赤潮 数值模拟 中肋骨条藻 东海原甲藻
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
中文摘要近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规模逐年增大。为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赤潮分布及优势种演替控制机理,本文针对两种东海典型赤潮藻分别建立生长机制模型,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结果优化高灵敏度参数并完成了对模拟结果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耦合到水动力模型中,对东海赤潮藻类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光照、温度、盐度及营养盐在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揭示东海赤潮发生过程中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进展:
一、以Eco3M 为基础,建立了两个针对东海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模型。采用室内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模型能够重现两种藻在不同光照、营养盐限制条件下的生长以及对营养盐的利用情况。
二、结合两个单藻种模型,对共培养条件下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重现两种藻在共培养条件下的竞争结果及其对营养盐的竞争吸收情况,但不足以描述营养盐竞争外的藻间相互作用。
三、将所建立的两个生长机制模型与物理模型相耦合,较好地重现了2005 年温度、盐度以及表层流场,并成功重现了航次重点调查区域内的营养盐变化。通过与遥感图像的对比证明,模拟结果较好地重现了赤潮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的演替趋势以及Chl-a 高值区的水平分布。
四、分析了相关变量对赤潮藻生长率的影响及其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对于中肋骨条藻,在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域温度、盐度对生长率的影响最强,这种影响主要是由盐度决定的;光照决定了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内侧边界,而营养盐决定了其生长的外侧边界,其中P 限制起主要作用;死亡率对净生长率的影响较小。对于东海原甲藻,N、P 共同决定了其生长的外侧边界,其它各因素对生长的影响与中肋骨条藻相似。结果表明,P 营养的分布在演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五、数值模拟重现了东海原甲藻从次表层孕育上升到表层爆发赤潮的过程,并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相关变量对生长率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表层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率影响不大,深层生长率主要受光的限制;表层有一受P 限制的低生长率区域,这一区域下方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生长率,这可能是东海原甲藻次表层孕育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0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003]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科. 东海典型赤潮藻种群动态的数值模拟[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