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国环境基准共性技术体系初探
作者朱建刚
学位类别博士后
答辩日期2012-0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吕永龙
关键词环境基准 环境质量标准 共性技术体系 阈值响应模型 environmental benchmark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general technology system (GTS) threshold response model
其他题名Exploratory study on general technology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benchmark in China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基准“不够用”、“不好用”,导致我国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不足、环境保护中“过保护”和“欠保护”问题突出。开展环境基准共性技术研究,是保障环境基准成果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基础。针对我国环境基准共性技术匮乏的现状,本研究搭建了适合我国的环境基准共性技术体系框架,进而采用文献调查、模型模拟、情景分析、数据库开发等手段,重点对环境基准的共性理论基础、共性推导技术、共性应用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从国家层面上全面开展环境基准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理论分析表明,环境基准本质上是一种阈值,且是一种下限阈值。环境基准由污染物、保护对象和环境介质三要素构成,并以剂量-效应关系为依托。
    对环境基准的共性推导技术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获取环境基准的两类模式——安全剂量外推模式和剂量-响应关系模式(分别简称为外推模式和响应模式)。在外推模式下,以推导保护人体健康的1,2,4-三氯苯的水质基准为例,证实外推模式用于推导环境基准是可行的。在响应模式下,提出了阈值响应模型(Threshold Response model),将环境基准视为阈值响应模型的一个参数,通过模型参数化的方式推求环境基准值,并以推导保护农作物的土壤砷的环境基准为例,证实响应模式及阈值响应模型用于推导环境基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在环境基准共性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水环境系统的阈值响应模型,选择环境基准与环境容量中较小者作为控制目标,反推了太湖污染物浓度达到控制目标时对应的最大容许年排放量和排放年限。提出了水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模型,将环境基准作为模型参数,计算了不同污染水平下太湖水资源的价值。提出了环境基准向环境标准转化的路径,建议设立环境质量标准极限值和分阶段目标值。
    在数据管理技术方面,数据库是管理环境基准海量数据的有效手段。按照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方法,设计和实现了环境基准及相关数据库框架。
公开日期2014-05-1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723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建刚. 中国环境基准共性技术体系初探[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