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拦砂坝上下游冲淤特征调查分析
王金水1,2; 陈剑刚2; 王喜安1,2; 李向宁1,2; 徐文静1,2
刊名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
页码10
关键词梯级拦砂坝 坝型组合模式 坝间距 回淤模式 冲淤形态
ISSN号1001-5485
英文摘要

极端降水诱发的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沿程侵蚀严重、淤埋范围大等特点,需要在小流域内修建梯级拦砂坝工程进行调控。在汶川地震影响区域内选取33条典型泥石流沟道进行调查,获取了105座拦砂坝特征参数以及梯级拦砂坝作用下的沟道冲淤形态变化,总结了拦砂坝的类型及判别方式,提出了实体坝与透过性坝的4种坝型组合模式、梯级坝的坝间距下2种回淤模式。进一步分析了梯级坝的特征模式(坝型组合模式、回淤模式)对沟道的冲淤形态(回淤坡降折减系数、冲刷深度相对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坝与透过性坝的组合模式(SO、OS模式)对沟道回淤形态影响明显,两种回淤模式中的互馈式运行模式对淤积形态影响显著,回淤相互不影响的独立运行模式下的冲刷作用更强烈,结果可为小流域内梯级坝的坝型选择、坝间距优化提供参考。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7423]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陈剑刚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金水,陈剑刚,王喜安,等. 小流域拦砂坝上下游冲淤特征调查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3:10.
APA 王金水,陈剑刚,王喜安,李向宁,&徐文静.(2023).小流域拦砂坝上下游冲淤特征调查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10.
MLA 王金水,et al."小流域拦砂坝上下游冲淤特征调查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