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紫外老化下温拌沥青黏附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
张兴军1,2; 冯辉霞1
刊名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13
期号2020-02页码:38-46
关键词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 紫外老化 AFM 黏附性能 表征方法
DOI10.19721/j.cnki.1671-8879.2020.02.005
英文摘要为探究紫外线老化(UV)条件下温拌沥青黏附性能的表征方法,采用增力电动搅拌器,以基质沥青、Evotherm温拌剂为原材料制备Evotherm温拌改性沥青,根据表面自由能理论计算UV老化条件下Evotherm温拌改性沥青的宏观黏附性能指标(黏附功、剥落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获取紫外老化条件下Evotherm温拌改性沥青的微观参数(纳观黏附力、蜂面积比、表面粗糙度),分析UV老化时间(0、50、100、150、200 h)和老化方式(隔氧、光氧耦合)对其微观参数、宏观黏附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votherm温拌改性沥青UV老化之后与石灰岩的黏附功逐渐减小,剥落功逐渐增大,在150 h UV老化后Evotherm温拌改性沥青的黏附功和剥落功都趋于稳定,且在有氧条件下黏附性能较隔氧条件下更差;UV老化时间在0~150 h时,温拌沥青纳观黏附力、蜂面积比和表面粗糙度降低幅度明显,延长老化时间至200 h时则逐渐趋于平衡,失去沥青的属性。经表面能理论得到的温拌沥青UV老化后的黏附功和剥落功与AFM试验得到的纳观黏附力、蜂面积比、表面粗糙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在隔氧和光氧耦合2种UV老化下,其微观参数与黏附性能指标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建议采用纳观黏附力、蜂面积比和表面粗糙度表征温拌沥青UV老化过程中黏附性能。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32992]  
专题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作者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2.甘肃恒路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兴军,冯辉霞. 紫外老化下温拌沥青黏附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20-02):38-46.
APA 张兴军,&冯辉霞.(2020).紫外老化下温拌沥青黏附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38-46.
MLA 张兴军,et al."紫外老化下温拌沥青黏附性能的微观表征方法".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2020):38-4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