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桩间土滑动特性的合理桩间距研究
任永忠1; 朱彦鹏2,3
刊名地震工程学报
2020-07-14
关键词抗滑桩 桩间距 土拱效应 土拱拱脚 影响因素
英文摘要为研究抗滑桩合理桩间距以及荷载传递机制,首先以桩侧摩阻力为拱脚时的破裂面推导出以桩身为拱脚时的破裂角计算公式;其次引入对数螺旋线法确定桩间土体的滑移深度,以土拱效应为基础建立了计算模型,求解了考虑桩间土体滑移深度的合理桩间距表达式;再次对桩间净距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滑坡推力、黏聚力、桩截面宽度以及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由桩身和桩侧摩阻力同时作为土拱拱脚能更好地符合实际受力状态,同时求得的土拱拱圈厚度和矢高小于以桩身为拱脚条件下相应值而大于以桩侧摩阻力为拱脚条件下相应值,并且随着桩的埋深增加而增大。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3970]  
专题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1.兰州工业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3.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永忠,朱彦鹏. 基于桩间土滑动特性的合理桩间距研究[J]. 地震工程学报,2020.
APA 任永忠,&朱彦鹏.(2020).基于桩间土滑动特性的合理桩间距研究.地震工程学报.
MLA 任永忠,et al."基于桩间土滑动特性的合理桩间距研究".地震工程学报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