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题名螺旋离心泵内能量转换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
作者程效锐
答辩日期2014
导师李仁年
关键词螺旋离心泵 固液两相流 能量转换 瞬时特性 数值计算 水力设计
学位名称博士
英文摘要固体物料的水力输送是固液两相流典型的工程应用,螺旋离心泵作为一类新型的杂质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体时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如高效、耐磨、抗堵塞等。其独特的螺旋型叶轮在输送固液两相流介质时的能量转化规律和非稳态流体动力学特性与传统离心泵叶轮必然有较大不同。螺旋离心泵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设计方法、外特性及内部流场结构方面的研究,而对螺旋离心泵内能量转换特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尤其是对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叶轮和压水室内,不同区域能量传递、转化和耗散过程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螺旋离心泵内沿叶轮螺旋流道及压水室流向不同区域,在清水和固液两相流介质时能量转换的能力与影响因素,揭示了在输送清水和固液两相流介质时叶轮和螺旋型压水室内稳态和非稳态能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转换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相流速比理论的叶轮型线方程和压水室水力设计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3个部分:1.螺旋离心泵在输送清水介质时叶轮和压水室内能量转换特性。分别从稳态和非稳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叶轮输入功率、能量转换效率和能量损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叶轮对流体做功主要表现为压力做功,而流体的粘性力做功只占较小的比重。给出了叶轮螺旋段、过渡段和离心段划分方法和依据,发现叶轮螺旋段是叶轮对流体做功和流体获得能量的关键区域。叶轮旋转时,流道内瞬时能量转换和损失一直在发生变化,且具有周期性规律。叶片的不对称及压水室和叶轮动静干涉作用,引起叶轮输入和输出功率、叶轮表面压力的周期性变化,也造成压水室内动静压能转换的不稳定。流量变化对于叶轮螺旋段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要大于离心段,离心段对叶轮输出功率的波动特性起决定作用。叶轮内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是湍流耗散和壁面摩擦损失,小流量时以湍流耗散损失为主,大流量时以摩擦损失为主;湍流耗散损失的主要区域在叶轮出口,摩擦损失的主要区域在叶轮离心段。压水室内的能量损失主要是隔舌处的冲击损失和湍流耗散损失,其值随流量增加呈几何倍数增长。2.螺旋离心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泵内的非稳态能量转换特性。采用欧拉(Eulerian)固液两相流模型分别对固相浓度和粒径变化对叶轮相对轴功率、截面湍流强度、效率、湍动能耗散率、动扬程系数以及压水室能量转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非稳态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固相浓度增加时,泵扬程的平均值有所下降,但波动幅度加大。随粒径和固相浓度增加,叶轮输入相对轴功率波动幅度加大,泵效率的下降幅度也明显增加,但瞬时效率曲线的高效区范围变化不大,其位置是由叶轮、压水室形状和两者的相对位置共同决定的,而与输送介质几何物性参数的相关性不强。叶轮效率和叶轮流道截面上湍流强度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固相浓度对湍流强度的影响要大于粒径变化的影响。随着固相浓度、粒径增加压水室各截面湍流动能耗散率均有增加的趋势,变化最强烈的截面都是靠近隔舌和喉部位置。叶轮螺旋段流道的螺旋推进作用使得颗粒直径和液体流速变化导致的湍流耗散率的变化被降低,固相体积分数和颗粒直径的变化对叶轮湍动能耗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离心段流道区域内。3.螺旋离心泵固液两相流水力设计方法根据螺旋离心泵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叶轮内能量转换特性及固相分布规律,利用固液两相流速比系数,基于轴向流速匹配的原则,得到了叶轮固液两相流叶片型线方程。同时基于叶轮和压水室能量转换相匹配原则给出了压水室水力设计方法,并对给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数值验证,改进后的模型在输送己知固相浓度两相流介质时泵效率较原模型提高了8.5%,证明了本文给出的设计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语种中文
页码151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89780]  
专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效锐. 螺旋离心泵内能量转换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D]. 201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