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高温熔盐基纳米流体热物性的稳定性研究
李昭3; 李宝让2; 崔柳3; 杜小泽1
刊名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09-11
期号2020-06页码:1775-1783
关键词熔融盐 纳米流体 稳定性 比热容 制备方法 混合纳米颗粒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0.0133
英文摘要利用纳米颗粒可显著强化高温熔融盐的储热和热输运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纳米颗粒团聚导致的强化作用衰减。采用两步法配制了质量分数为1%的SiO2-Solar Salt纳米流体,并设置长时间高温保温工况,以比热容衰减幅度和样品微观结构为评价标准,探究两步法制备样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步法所制备样品的比热容提升幅度较为明显,但其稳定性较差,经长期高温保温工况后,比热容提升幅度衰减较为明显,且微观形貌显示其中SiO2纳米颗粒含量大幅减少。为探究改善高温熔盐基纳米流体稳定性的方法,本工作从纳米流体制备方法和纳米颗粒选材角度入手进行研究。选取高温熔融法制备相同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其比热容提升幅度与两步法所制备样品相差不大,但经长期高温保温工况后,比热容提升幅度的衰减小于两步法所制备样品,SiO2纳米颗粒含量也有所提升,稳定性得以初步改善。在采用高温熔融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添加少量Al2O3、TiO2或CuO,与SiO2形成混合纳米颗粒以制备纳米颗粒总量1%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Al2O3-SiO2混合纳米流体经过100 h高温保温工况后,比热容提升幅度的衰减率已缩小至6.1%,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TiO2-SiO2、CuO-SiO2混合纳米流体样品经过高温保温工况已完全失去比热容提升能力,稳定性恶化。研究结果对提高熔盐基纳米流体稳定性、增强其实用性具有重大意义。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3704]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3.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昭,李宝让,崔柳,等. 高温熔盐基纳米流体热物性的稳定性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2020-06):1775-1783.
APA 李昭,李宝让,崔柳,&杜小泽.(2020).高温熔盐基纳米流体热物性的稳定性研究.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06),1775-1783.
MLA 李昭,et al."高温熔盐基纳米流体热物性的稳定性研究".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06(2020):1775-178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