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红平红球菌rpf基因突变、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作者罗旦
答辩日期2019
导师陈吉祥 ; 谢刚
关键词红平红球菌 非可培养状态 复苏促进因子 溶菌酶 石油降解菌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目前实验室条件下能够培养的微生物只占总量的0.01%-1%。复苏促进因子Rpf(Resuscitation promoting factor,Rpf)是首次被发现能够促使休眠细菌复苏和生长的细胞因子。石油污染长期危害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微生物修复已成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之一,然而自然环境中许多有石油降解活性的微生物处于难培养状态。本文通过突变技术研究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复苏促进因子Rpf的生物学性质及对休眠细胞的复苏促进作用,探究Rpf作用机理,并将纯化的重组Rpf蛋白用于自然环境中高效石油污染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将红平红球菌KB1的rpf基因重组质粒BL21-pET-32a-rpf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利用Ni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重组Rpf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其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37 kDa,重组Rpf蛋白的溶菌酶活力为1760 U/mg,蛋白酶活力为1634 U/mg。0.1 mM的Zn2+能增加溶菌酶活性,Ca2+、Mg2+、Co2+、DTT、EDTA、PMSF等对其溶菌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纯化的重组Rpf蛋白对红平红球菌KB1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促进VBNC状态KB1细胞的复苏,复苏效果随重组Rpf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更加显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rpf基因序列溶菌酶活性相关部分氨基酸Asp45,Cys50,Glu51,Thr60,Gln69,Thr74,Trp75和Cys114进行了定点突变,构建了几种不同Rpf氨基酸突变体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及Ni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发现突变后的Rpf溶菌酶活性发生了不同程度改变,其中C50G+C114T突变体溶菌酶活性丧失了86.68%,D45A+E51K突变体溶菌酶活性丧失了84.43%,Q69K突变体溶菌酶活性丧失86.11%,E51A突变体活性丧失11.14%,而W75V突变体的溶菌酶活性增加了94.45%。Rpf促生长和复苏作用与溶菌酶活性密切相关,C50G+C114T突变体的促生长作用和复苏作用消失,W75V突变体能显著增加红平红球菌细胞生长及非可培养细胞的复苏。将红平红球菌重组Rpf蛋白添加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研究了其对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分离效果,发现添加Rpf能促进土壤中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效果。从添加Rpf的土壤样品新分离出9株石油降解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赖氏菌属(Leifso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用红外测油仪测定所分离菌株对石油的降解作用,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 sp.)JC1、(Bacillus sp.)JD5、(Bacillus sp.)FD1、(Bacillus sp.)JP3和(Bacillus sp.)FP3的降解率为43.94%、41.58%、28.96%、44.38%和29.87%,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JP1和(Ochrobactrum sp.)FP1的降解率分别为36.12%和34.27%,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JD2和(Microbacterium sp.)FD2的降解率为26.01%和20.46%。
语种中文
页码65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5286]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旦. 红平红球菌rpf基因突变、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D].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