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研究
作者樊雪洁
答辩日期2017
导师吕丽生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 外语课堂焦虑 外语课堂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二语习得逐步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语研究学者研究的视角逐步从关注语言本身到关注语言学习者语言再到关注学习者个体差异。Labov(1966)关注语言学习的异质性,并首次通过实验证实社会等级对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有显著影响;Dulay和Burt(1977)提出情感过滤说,关注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影响;此后,二语学者开始从更多的维度和深度研究学习者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其中,情感焦虑被普遍视为导致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变量之一。至1986年,Elaine K.Horwitz,Michael B.Horwitz和Joann Cope提出了“外语课堂焦虑”后,国内外学者围绕外语课堂焦虑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输入输出两个维度,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仍然拘泥于传统的简化主义理论,单纯地运用线性因果关系将导致外语课堂焦虑的原因看作独立的因子。20世纪末美国语言学家Larsen-Freeman(1997)首次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指出语言习得不再遵循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简化理论所倡导的线性的因果联系,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非线性的过程。为二语习得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和方法论,运用个人动态法的研究设计,并结合量表(包括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课堂录像与观察、刺激性回忆、Anion Variable Tester软件及个人访谈等研究工具对山东省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在课堂听、说、读、写、译五项活动中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并且从中选取5名受试作为分析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在五种课堂活动中存在动态变化。其中在听、说活动中,学生的交际恐惧主要控制着整个外语课堂焦虑系统;在读、译活动中,学生的负面评价恐惧主导整个外语课堂焦虑系统的发展变化;而在写作活动中,学生的考试焦虑主导整个外语课堂焦虑系统的发展变化。因此,学生的整个外语课堂焦虑系统随其控制子系统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而动态子系统的交替变化是由于课堂活动类型的变化所导致的。此外,在完成同一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性格)及其外语课堂焦虑的初始状态(每项课堂活动开始时的焦虑状态)不同,以致产生不同程度的外语课堂焦虑。再次表明动态系统理论对于研究学生外语课堂焦虑具有理论上的优势和方法上的可靠性。
语种中文
页码81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2314]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樊雪洁.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课堂焦虑研究[D].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