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钱塘江大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历史研究
作者徐裕茹
答辩日期2020-09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关晓武
关键词钱塘江大桥 桥梁史 中国近现代技术史 交通史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 Historical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Qiantang River Bridge
学位专业技术史
英文摘要桥梁是交通路网的重要节点。20世纪前期中国铁路、公路运输量的大规模提升,对建造能够跨越大江大河的现代化大桥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而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为钢结构大桥的成功建造提供了条件。于是,钱塘江大桥——第一座由中国工程师设计并监造的公铁联合大桥,在30年代的中国应运而生。从技术史视角研究钱塘江大桥,解读钱塘江大桥的技术内涵,有助于丰富对中国近现代桥梁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历史研究,从而对更好地理解中国工程技术的现代化进程有所助益。本文通过分析钱塘江大桥的技术史料,对钱塘江大桥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所面对的包括桥式设计、公铁层架结构、沉箱与桩基工程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历史考察,分析其呈现出的近代中国桥梁工程中的技术特征,并挖掘技术特征背后的社会和时代属性;解读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在当时中国工程界中承担的角色与使命,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钱塘江大桥在中国现代桥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钱塘江大桥设计标准的参数展现着20世纪前期中国交通运输量大跨步提升、铁路与公路大规模兴筑的发展图景,而双层公铁联合桥式的选取也显示出钱塘江大桥作为中国东南地区重要路网节点的的特殊地位。钱塘江大桥是中国工程界对公铁联合桥最早的尝试,为日后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同类桥梁的建设,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辟了道路。钱塘江大桥的设计遵从了桥梁工程常规的设计步骤,经历了华德尔设计、《建桥计划书》和“第二计划”三个阶段,经过多次对比研究、扎实计算和试验论证,历经两年完成了结构简洁、便于施工、技术经济性较好的设计方案。钻探工作对钱塘江大桥的建桥决议和基础设计方案的完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桥基的设计施工是工程的主要技术难点。由于主持工程的中国工程技术团队实际工程经验不足,以及钱塘江地质、冲刷、洪水、涌潮等自然条件的阻碍,再加上材料、设备、成本等因素制约,钱塘江大工程在基桩施工、沉箱转运等环节遇到了较大困难。桥工处的工程师作为工程的组织、协调者,带领包商工人一起,边尝试、边改进,经过多次变更施工方案、改良施工工艺和设备,最终完成了从使用射水管辅助打桩,到气压沉箱的浇筑、吊运、浮运、挖土下沉和填筑,再到钢梁的铆合、借潮水浮运以及安装的全套施工流程,不仅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而且将施工节奏、工序配合把握得有条不紊,锻炼了工程调度和管理能力。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建成通车后,对抗战初期的人员撤退和物资输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作为国难时期由中国工程师担任管理角色和技术统筹任务的大桥工程,极大地提振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钱塘江大桥作为第一项由中国工程师主持设计和监造的大桥工程,为中国工程人才亲历技术应用,积累钻探、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钱塘江大桥工程也因其所涉及的施工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为中国桥梁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和见习机会。
语种中文
页码9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45]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裕茹. 钱塘江大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历史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