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
曾勰婷; 彭正萍; 彭云峰
刊名农业工程学报
2016
卷号32期号:10页码:98-104
关键词葡萄糖 蔗糖 淀粉 可溶性蛋白 穗粒数 百粒质量
ISSN号1002-6819
英文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最终产量与吐丝期穗的发育密切相关,而玉米穗发育受到土壤水分、氮素和其他养分营养调控。但是,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变化,怎样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至今还缺乏综合分析。该研究通过2 a的田间试验,比较了3个施氮处理下(0,150和300 kg/hm2,以N计),玉米吐丝期幼穗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它们与2个重要的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以及最终产量的关系。结果发现,施氮显著增加了籽粒产量、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在吐丝期,氮肥施用提高了幼穗干质量和穗轴上的小花原基数。同时,玉米幼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蔗糖和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在不同氮水平处理下,穗粒数和百粒质量能够解释产量变异的91%,其中,穗粒数对最终产量的影响较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6,而百粒质量对产量的路径系数只有0.34。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分别解释二者变异的82%和59%。其中,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之和)对二者的影响大致相同,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7和0.52;而淀粉主要影响了穗粒数,路径系数为-0.51;相对而言,对百粒质量的影响较小,路径系数为-0.31。蔗糖含量对穗粒数和百粒质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综上,玉米吐丝期幼穗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受到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并对玉米最终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该研究对揭示玉米产量形成对施氮的响应有一定参考价值。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9)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620407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00417)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4815]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Division of Plant Sciences 1-31 Agriculture Building, University of Missouri
2.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试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勰婷,彭正萍,彭云峰.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0):98-104.
APA 曾勰婷,彭正萍,&彭云峰.(2016).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农业工程学报,32(10),98-104.
MLA 曾勰婷,et al."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玉米施氮量-光合产物-产量关系研究".农业工程学报 32.10(2016):98-1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