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SMA驱动系统未建模动态估计与补偿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李晓光1,2
答辩日期2020-06-29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授予地点沈阳
导师刘光军 ; 赵新刚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 迟滞非线性 未建模动态估计 扰动补偿 控制
学位名称博士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Unmodeled Dynamics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Control Method of SMA Actuator System
学位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英文摘要手的缺失使得上肢残肢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商用假肢手重量过大、价格高昂、具有较大的噪声,导致上肢残肢者放弃佩戴假肢手臂。一项关于假肢满意度的调查报告显示残肢者满意的假肢应佩戴舒适、结构紧凑、重量轻、无噪声、且具备执行日常操作能力。针对这项调查,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采用智能材料驱动器代替传统电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具有功率重量比大、驱动电压低、驱动电路简单、干净和无噪声的优点,成为假肢智能材料驱动器的首选。然而SMA的参数摄动、非线性迟滞,以及马氏体体积含量和温度难以测量的特性使得系统难以精确建模,从而导致系统的精确控制难以实现,限制了假肢的发展。据此,本论文以解决SMA驱动系统精确力/位置控制问题为主线,以SMA驱动机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与研究打下坚固的基础。鉴于上述目的,本论文根据SMA相变机理对SMA驱动机构建立了力/位置机理模型,实时估计了系统未建模动态,针对机理模型和未建模动态信息设计了力/位置控制器。考虑到拟人手指系统可分解为二阶系统和一阶系统串联形式,设计了力-位置双环未建模动态估计与补偿控制器,并在SMA驱动的仿人灵巧手上进行了实验验证。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综述了SMA的发现、发展过程和应用范畴,论述了现存的SMA建模方法、位置控制方法、力控制方法以及上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从而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章,根据SMA的热力学模型、相变模型、本构关系模型和力学模型建立了SMA驱动系统的三阶非线性迟滞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了系统总扰动信息,提高了系统模型精度。第3章,针对SMA的三阶迟滞非线性模型探讨了不同扰动处理方式的位置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扰动补偿的输出反馈自适应控制器。该控制器由名义控制器和补偿控制器两部分组成,名义控制器处理系统名义模型信息,补偿控制器抑制系统总扰动。Lyapunov函数验证了扩张状态的收敛性和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能够适应负载、驱动频率变化导致的系统动态特性改变,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第4章,构建了SMA驱动手指的一阶非线性迟滞模型,设计了SMA输出力的未建模动态估计与补偿控制器。在SMA本构关系模型、相变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阶非线性迟滞模型。通过深入分析应力与应变、马氏体体积含量、温度变化率关系,该一阶模型分解为一阶惯性环节和非线性迟滞环节。将非线性迟滞环节、未建模动态、外扰动集总为系统输出力的总扰动,从而提出了SMA输出力自抗扰控制方案。Lyapunov函数验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简单,调参方便,大量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适应系统动态特性的改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5章,综合分析了仿人灵巧手系统,该系统可分解为二阶系统和一阶系统串联形式,提出了力-位置双环未建模动态估计与补偿控制方案。该方案以位置反馈作为外环,输出力反馈作为内环。同时受到第3章和第4章控制思想的启发,将力/位置控制环路分别采用扰动补偿策略,最大限度的增强了系统扰动抑制的能力。该方案获取了系统更多的信息,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提高了系统位置跟踪精度。第6章,开发、设计了SMA驱动拟人灵巧手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功率密度比大、重量轻,能够实现不同种类物品的抓取。将力-位置双环控制方法应用在仿人灵巧手系统,手指末端能够到达有效位置,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智能交互控制奠定了基础。
语种中文
产权排序1
页码136页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a.cn/handle/173321/27167]  
专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_机器人学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晓光. SMA驱动系统未建模动态估计与补偿控制方法研究[D]. 沈阳.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