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进展
胡天宇; 王宁宁; 赵晓倩; 米湘成; 郭庆华; 马克平
刊名遥感学报
2018
卷号22期号:04页码:709-712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监测网络 地面监测 遥感监测 Sino BON
ISSN号1007-4619
英文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已经积极投入到生物多样性监测和保护中。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规律,全球性、区域性及国家性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陆续建立。地球观测组织—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GEO BON)作为全球性网络,目的是建立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核心指标EBV(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推动监测指标的标准化和全球化,为数据共享和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估奠定基础。在区域尺度上,欧盟成立了EU BON,亚太地区成立了AP-BON。在国家尺度上,瑞士、英国、日本等均建立了监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在"十二五"期间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生物多样性监测依赖于传统调查方法与先进技术结合,如红外相机、基因技术、无人机技术等。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全覆盖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是未来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GEO BON成立了"生态系统结构"组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基于遥感数据的EBV。Sino BON也引入了无人机近地面遥感技术探讨更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完善,Sino BON的地面观测将更好地与卫星数据结合,实现生物多样性天地一体化监测,服务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评估。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C050020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bcas.ac.cn/handle/2S10CLM1/23109]  
专题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天宇,王宁宁,赵晓倩,等. 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进展[J]. 遥感学报,2018,22(04):709-712.
APA 胡天宇,王宁宁,赵晓倩,米湘成,郭庆华,&马克平.(2018).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进展.遥感学报,22(04),709-712.
MLA 胡天宇,et al."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进展".遥感学报 22.04(2018):709-7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