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的微生物固化及抗侵蚀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王怀星
答辩日期2021-05-2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黄土,微生物固化,物理化学特性,抗侵蚀性能,微观结构
学位名称农学硕士
英文摘要

黄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大孔隙、节理发育、非饱和等特性,在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经常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提高黄土的抗侵蚀性能,本文采用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对黄土进行了微生物固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巴氏芽孢杆菌(Sporosarcina pasteurii)扩繁的规律,研究了微生物固化黄土的微观结构和成分,揭示了微生物固化黄土的机理,建立了微生物固化黄土的方法,测试分析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微生物固化黄土的抗侵蚀性能。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MICP技术可有效固化黄土表层,提高了黄土的强度,降低了渗透系数。经过4次微生物固化处理的试样,与原状黄土相比,其渗透系数最大减小90%以上。

2)当胶结液(CaCl2CO(NH2)2混合溶液)浓度大于0.4mol/L,预拌和固化试样中生成的CaCO3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土层深度为5mm左右达到峰值。与非预拌和固化试样相比,生成的CaCO3分布更均匀。非预拌和固化试样中生成的CaCO3主要集中于表层土体,随深度增加显著下降。

3)非预拌和固化黄土试样,在5mm深度以内的土层中,碳酸钙含量随固化胶结液浓度增大而增加。但当土层深度超过10mm,浓度为1.2mol/L的胶结液固化试样生成的CaCO3含量最高,大于此液浓的胶结液固化试样中的CaCO3生成量反而降低了。因此,选择浓度为1.2mol/L的胶结液固化黄土更为经济有效。

4)固化处理后土体的密度增加,且随深度向下递减。表层土体的密度最大可达1.96g/cm3,增加45.49%。与非预拌和固化试样相比,预拌和处理的试样密度更均匀。

5)通过XRD分析可知固化处理后生成CaCO3的晶型为方解石,其中,预拌和与非预拌和固化试样中生成的晶体为斜方六面体型,晶粒直径分别为10-20μm4-8μm。光学显微镜的观测显示,生成的CaCO3晶体在土颗粒之间起到填充和胶结作用,提高了微生物固化黄土的密度和强度,降低了渗透性。

6)采用MICP技术固化黄土,可有效提高黄土的抗侵蚀性能。固化次数越多,侵蚀模数越小,径流模数越大,固化7次以上,二者均趋于稳定。固化处理7次以上的黄土坡面可抵抗雨强为120mm/h的降雨连续冲刷1h以上。

关键词:黄土,微生物固化,物理化学特性,抗侵蚀性能,微观结构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645]  
专题水保所2018届毕业生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怀星. 黄土的微生物固化及抗侵蚀性能试验研究[D].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