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
马任甜1,2; 胡斐南1,2,3; 刘婧芳1,2; 许晨阳2; 杨志花3
刊名土壤学报
2020
卷号57期号:2页码:392-402
关键词表面电荷性质 土壤胶体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英文摘要

土壤胶体表面所带电荷是土壤具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
度、表面电场强度以及表面电位是土壤胶体颗粒重要性质,影响土壤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过程。运用带电颗粒表面
性质联合分析法,测定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研究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表面电荷
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的演替,子午岭林区土壤表面电荷数量、比表面积、表面电荷密度均随植被的恢复增
加,变化范围分别为 10.88 ~ 19.85 cmol·kg –1 、40.67 ~ 61.71 m 2 ·g –1 和 0.22 ~ 0.31 c·m –2 ,平均值分别为 16.18 cmol·kg –1 、
54.88 m 2 ·g –1 和 0.28 c·m –2 ,土壤表面电场强度达 10 8 V·m –1 数量级;土壤黏粒、有机碳含量是影响表面电荷性质的主要因
素,解释率分别为 62.5%和 27.9%;土壤基本性质对表面电荷性质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黏粒、有机碳、砂粒、全氮、
C/N、粉粒、碳酸钙、pH。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认识黄土高原土壤颗粒表面性质,加深理解土壤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
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10001]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任甜,胡斐南,刘婧芳,等.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J]. 土壤学报,2020,57(2):392-402.
APA 马任甜,胡斐南,刘婧芳,许晨阳,&杨志花.(2020).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土壤学报,57(2),392-402.
MLA 马任甜,et al."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演变特征".土壤学报 57.2(2020):392-4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