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行距下柳枝稷根系 形态 特征研究
作者安勤勤
答辩日期2017-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徐炳成
关键词柳枝稷 种植行距 根系分布 根系形态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英文摘要

研究种植行距对植物根系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对田间水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为禾本科多年生丛生草本,适应性强,产量高,即可作为能
源植物和优质牧草,又可用于水土保持。本文以在黄土丘陵区梯田栽培的第 6-7 年柳枝
稷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分别于 2016 年 4 和 10 月份对柳枝稷种植行上与行间
0-150 cm 深度的根系进行取样,比较研究了三种种植行距下(20 cm,40 cm 和 60 cm)
柳枝稷根系生物量与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主要结果如下:
1. 柳枝稷根系主要由细根(d≤1 mm)组成,其所占总根量的比例平均以 40 cm 行距下
最高:在 4 月份,20 cm、40 cm 和 60 cm 行距下细根生物量分别占总根量的 90%、88%
和 83%,10 月份分别为 77%、83%和 79%。
2. 柳枝稷根系集中分布于 0-40 cm 土层,平均占总根量的 70%以上,其中在 40 cm
行距下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均较高:表现为在较窄行距 20 cm 和 40 cm 栽培下
浅层 0-20 cm 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 60 cm 行距(p<0.05),在 20-150 cm 土层中,
40 cm 和 60 cm 行距下细根生物量均高于窄行距 20 cm,这说明在垂直方向上,20 cm 行
距有利于根系生物量向浅层分配,限制了细根向下延伸;水平方向上,行上与行间细根
生物量均随种植行距增大而增加,表明宽行距有利于单株植物根系生长。种植行距影响
粗根分布深度,随行距增加粗根分布越深,只有 60 cm 行距下粗根分布至 150 cm 深度。
3. 柳枝稷 70%以上的根长是由 d≤0.5 mm 的根系组成,其中在 40 cm 行距下,d≤0.5
mm 的根系平均根长密度最高,根系平均直径较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以及
比根面积均较高:在 0-20 cm 土层中,40 cm 行距下平均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最高,而
比根长和比根面积随种植行距增大而增大;20 cm 以下土层中,平均根长密度,根表面
积,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在 20 cm 行距下较低,且细根平均直径在显著高于 40 cm 和 60 cm
行距(p<0.05)。
4. 生育期影响根系形态特征,10 月份平均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均高于 4
月份,而根系总生物量在 20 cm 行距下稳定,40 cm 和 60 cm 行距下均显著低于 4 月份,
具体变化表现为:不同种植行距下直径 0.1~0.3 mm 根长密度显著升高,0.8-1.0 mm 的显
著降低(p<0.05),而粗根在 20 cm 和 40 cm 行距下增加。
5. 20cm 行距下有利于提高地上生物量累积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综上所述,在黄土丘陵区梯田条件下,宽行距有利于单株根系生长与根系的向下延
伸,行距过大不利于表层地下根系生物量累积以及对土壤资源的充分利用。本试验结果
表明,40cm 行距下在不同土层中根系生物量分布均较高,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最
大,平均直径小,平均比根长和比根面积较高,更有利于柳枝稷地下根系生物量累积、
根系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而 20cm 行距下显著提高了地上生物量累积与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柳枝稷;种植行距;根系分布;根系形态特征;水分利用效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135]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安勤勤. 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行距下柳枝稷根系 形态 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