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密度和有机肥提高覆膜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基础
作者王 小 林
答辩日期2016-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岁岐
关键词黄土高原 半干旱农业区 高产高效栽培 有机肥 生物量分配 产量 稳定性 土壤生产力
英文摘要

化肥、地膜覆盖和高密度栽培的应用,促使黄土塬区玉米产量得到大幅度的
提高。然而,长期的、大量的化肥投入、地膜应用和高密度栽培导致了土壤结构
和养分环境恶化,基础地力逐年降低,造成玉米产量停滞不前。合适的品种,配
合科学的施肥管理措施,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掘玉米的产量潜力和稳定产出。通过
对比玉米品种的形态和竞争特性,为发掘玉米产量和 WUE 潜力提供生态学理论
支持。将植株个体生长特性与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体中水分平衡理论相结合,
通过对传统耕作方式中栽培密度、化肥管理技术和有机肥配施方式的优化,深层
次地发掘优化模式对土壤基础肥力的固持能力,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的促进能
力及产量稳定、可持续提升的潜力,以期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
基础,主要结论如下:
(1)、品种混作优化玉米根系发育,增强根系导水率(K r ),促进根系对土壤水分、
养分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地下生长的相互作用促进玉米 0-30 cm 土层根长密度
(RLD)的增加,限制根系冗余生长,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向籽粒转移。混
作密度是产量(10-16%)和 WUE(5-14%)波动性增长的主要原因。在黄土旱
塬区,品种互作有利于耐旱性玉米 Z958 的植株生长和籽粒发育。
(2)、混作密度增加是品种间相互作用强度增加的主因,且 S16 具有较强的资
源获取能力和空间侵占力,导致其在高密度混作中较高的 AYL 和增产潜力。而
且,高密度混作下群体 LER 大于 1,AYL 保持正值,表明 Z958 和 S16 具有明显
的混作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保障玉米产量和 WUE 稳定增长的潜力。
S16 较强的竞争力,促成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庞大的根系,但单株籽粒产量存
在一定程度的损失。Z958 具有更加灵活的混作适应性,较小的种内竞争和耐旱
性,是高密度栽培下产量和 WUE 稳定可持续增加的基础。
(3)、连续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 SBD,有利于玉米根系对 50-150 cm土壤水分吸收和利用。有效保存生育期后期土壤表层残留养分,促成年际间 N、
P 和 SOM 38.3%、330.4%和 50.2%最大增长率。
(4)、配施有机肥形成良好的土壤养分、水分环境,促进 0 - 40 cm 土层 RLD 的
显著增加,有助于玉米根系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吸收即 K r 的显著提升,为茎流速
率的增加,叶片光合水分需求奠定充足的水分基础。有机肥增强单株玉米水分利
用能力,促进植株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有助于玉米单株干物质从茎秆到籽粒的转
化速率,最终,实现产量 5 -10 % 和 WUE 3 - 8 % 的连续稳定增加。充分证实有
机肥具有改善土壤水、肥时效性,促进水分在玉米植株中的高效循环,保障高密
度玉米栽培下植株生产力的可持续增加。
(5)、栽培密度、化肥管理技术结合有机肥配施(SY-O 和 EY-O)有效缓解化肥
对土壤结构和环境的副作用,为 SOM、N 和 P 的有效储存提供优越的土壤环境,
降低 N、P 的淋溶流失,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优化后的化肥管理策略配施有
机肥,增加了玉米对中层土壤 (50-150 cm) 水分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同时保证浅
层 (0-50 cm) 土壤对雨水资源的保存、下渗,保证深层 (150 cm 以下) 土壤稳定
的水分收支平衡。
(6)、土壤水分、养分环境的改善,促进 0 - 40 cm 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同时,
伴随单株玉米叶面积 (LA) 和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为光合产物合成和籽粒灌
浆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有机肥对根系生长和冠层发育的巨大影响,优化了植
株地上部、地下部的生长格局。有机肥连续配施相对于单独化肥施用,可有效维
持灌浆期 K r 的稳定增加。结合 SY-O 和 EY-O 中茎流速率(SFR)的增加和较长的
输水活力,有机肥有效改善了植株中的水分过程,从而调节营养和生殖生长之间
同化物的合理分配。
(7)、长期的传统栽培(TP)和单施化肥模式(HY)栽培,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
水分、养分储存和利用,造成土壤退化及基础地力降低。化肥管理技术配施有机
肥栽培(SY-O 和 EY-O),产量逐年显著增加,且 EY-O 增加幅度略高于 SY-O。
较高的栽培密度配施有机肥,通过优化土壤环境,提升玉米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
分的吸收,保证了玉米产量可持续、稳定增加的同时,保障土壤环境和土壤生产
能力的恒定。较高的栽培密度、化肥管理策略和有机肥配施合理配合,降低高密
度栽培下单株玉米的产量损失,实现玉米群体产量、WUE 相对于传统模式 75%和 71%的平均增长率,同时优化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环境。EY-O 模式可作为参
考,解决黄土塬区半干旱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产量、WUE 停滞
不前问题,充分发挥密度、化肥管理和有机肥配施的增产增效潜力,实现粮食增
产与土壤环境优化的双赢,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农业区;高产高效栽培;有机肥;生物量分配;产量
稳定性;土壤生产力;根系导水率;茎流速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090]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 小 林. 密度和有机肥提高覆膜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基础[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