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
周天阳1,3; 高景2,3; 王金牛3; 孙建4; 徐波5; 薛晶月1,3; 贺俊东1,3; 谢雨3; 吴彦3
刊名草业学报
2018
卷号27期号:12页码:1-11
关键词围栏 放牧 草地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群落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ISSN号1004-5759
DOI10.11686/cyxb2018084
其他题名Effects of 7-year enclosure on an alpine meadow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过度放牧作为青藏高原长期存在的人为干扰方式,严重地破坏了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简便有效的围栏封育方式广泛应用于退化草地的修复过程中,但其修复效果存在两面性,因此系统科学地评估草地围封后的质量状况至关重要。本研究针对围封7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退化高山草地,基于围栏与放牧处理之间的草地群落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比,对草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通过围栏修复7年后,围栏内大部分土壤理化指标有所改善,但仅有硝态氮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围栏内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均显著高于放牧区,分别增加了35.73%和65.75%,而围栏内外的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围栏内土壤质量有所改善,其综合得分(0.1)高于放牧区(-0.02),同时利用草地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其权重值之间的关系对草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估,发现围封7年后草地综合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相对得分为0.209),更多归因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研究表明,围栏7年后退化高山草地质量有所提高。针对其修复作用的时效性,需实际应用中定期评估草地的修复状况,以达到围栏的最优实施效果。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Agriculture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400896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401]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1408;
2.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四川 610041;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5.阿坝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阿坝, 四川 62300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天阳,高景,王金牛,等. 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2018,27(12):1-11.
APA 周天阳.,高景.,王金牛.,孙建.,徐波.,...&吴彦.(2018).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草业学报,27(12),1-11.
MLA 周天阳,et al."基于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围封7年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草地的综合评价".草业学报 27.12(2018):1-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