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源头区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持水能力
马志良2,3; 赵文强2; 刘美1,2,3; 朱攀2; 刘庆2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2018-10
卷号32期号:5页码:146-150
关键词持水能力 水源涵养 枯落物 土壤 乔灌交错带
ISSN号1009-2242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8.05.024
其他题名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s and Ground Covers in a Forest-shrub Ecotone of the Source Area of Minjiang River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定量评价了岷江源头区交错带云杉针叶林、云杉针叶林山生柳灌丛交错区(乔灌)和窄叶鲜卑花灌丛3个林型的地被物(枯落物和苔藓)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3个林型地被物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顺序为乔灌(72.67t/hm~2)>针叶林(43.87t/hm~2)>灌丛(11.00t/hm~2);针叶林和乔灌的苔藓层的储量分别为27.00,44.71t/hm~2,占地被物总储量的61.5%以上.地被物层最大持水总量表现为乔灌(21.23mm)>针叶林(11.33mm)>灌丛(2.45mm);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7.45,12.12mm,均大于苔藓层的最大持水量;针叶林和乔灌枯落物层和苔藓层最大持水量分别是其储量的4.3~4.4,1.4~2.0倍.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持水能力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cm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乔灌(153.70mm)>灌丛(132.28mm)>针叶林(128.25mm).综合地被物持水和土壤持水,交错带生态系统的持水能力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其最大持水量表现为乔灌(174.93 mm)>针叶林(139.58 mm)>灌丛(134.73 mm),其中,土壤层是生态系统持水能力的主导层,占综合持水量的87.9%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全面认识岷江源头区生态水文效应.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Forestr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352658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9952]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刘庆
作者单位1.绵阳师范学院,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等. 岷江源头区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持水能力[J].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5):146-150.
APA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朱攀,&刘庆.(2018).岷江源头区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持水能力.水土保持学报,32(5),146-150.
MLA 马志良,et al."岷江源头区乔灌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持水能力".水土保持学报 32.5(2018):146-15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