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微藻规模培养补碳与混合强化研究
作者苏贞峰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5-2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过程工程研究所
导师丛威
关键词微藻培养 补碳 气液传质 光生物反应器 培养液混合 闪光效应
其他题名Carbon dioxide supply and mixing intensification technics in mass culture of micro-alga
学位专业生物化工
中文摘要微藻利用阳光和CO2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在人类食品、保健、医药、环保和生物炼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微藻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降低微藻培养成本、提高微藻产量是规模化培养技术的重点。本文针对目前微藻培养过程中存在成本高、藻细胞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的吸收特性的考察,设计出了一种气液传递装置,该装置可以大大提高二氧化碳吸收率、从而降低培养成本,该装置兼具对培养液中抑制微藻细胞生长的过高浓度的溶解氧脱除功能;实验考察了培养液混合强度对微藻产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培养液混合强化技术进行研究,对设计的两种平板结构进行流动混合模拟。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微藻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系统,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首先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弱碱性溶液中的吸收特性研究,实验考察了常温下液面高度、气体浓度、Na2CO3溶液浓度、气体流量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和吸收率的影响。发现整个吸收过程中吸收阻力基本恒定;液面高度、气体流量对二氧化碳吸收影响较大:液面高度升高,吸收速率下降而吸收率增加,气体流量增加,吸收速率会提高,但是吸收率会降低。 在实验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补碳装置,考察了补碳装置的气液传递性能,对装置的二氧化碳吸收体积传质系数、溶解氧脱除体积传质系数分别进行了测定;测定以及计算结果表明该补碳装置具有良好的气液传质性能,能够有效地向培养系统中补加碳源,并能将培养液中抑制藻细胞生长的溶解氧及时排除。 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螺旋藻培养,考察了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厚度、培养液混合强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强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微藻产量,户外高密度培养时,培养液混合强度对微藻产量的影响较室内光限制条件下培养更加明显,面积产量可以提高60%以上;而且,户外培养时混合强度的改变会造成藻细胞生理特性一定程度的改变;理想混合条件下,藻细胞产量与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厚度无关,厚度1-3 cm为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较佳设计参数;平板光生物反应器的厚度越薄,越需要强化培养液的混合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基于强化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液混合的目的,设计出了圆柱扰流、挡板漩涡两种平板结构,利用FLUENT商业软件对两种平板结构的流体混合、粒子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圆柱扰流平板结构可以在低流速下实现培养液垂直方向上的混合,强化传质的同时,提高了藻细胞受到的平均光强,有助于产量提高;挡板漩涡平板结构促使培养液在平板表面作漩涡运动,藻细胞随漩涡上下作圆周运动,利于发挥“闪光效应”,提高光能利用率与产量。 以挡板漩涡平板结构作为基本构件设计具有“闪光效应”特点的新型光合反应单元,以设计的补碳装置作为气液交换单元,构建了一封闭式微藻培养系统,相关理论计算表明:补碳装置的传质能力是决定培养规模放大的关键因素,当面积产量为1.6.g.m-2 .h-1,单台补碳装置能够满足24m2培养规模的补碳与脱氧需求,该培养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发挥藻细胞的“闪光效应”。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9-13
页码15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1253]  
专题过程工程研究所_研究所(批量导入)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贞峰. 微藻规模培养补碳与混合强化研究[D]. 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