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评价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祁红学
答辩日期2012-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导师李晓波
关键词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 抗肿瘤 抗乙肝病毒 实时定量pcr Hepg2.2.15 细胞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有机化学
英文摘要

实验室前期以L-苯丙氨酸、L-丙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谷氨酸及L-甘氨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碱催化,与CS2和卤代烷缩合反应,合成18种氨基酸酯基二硫代甲酸酯类化合物(HE1-18)。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经过质谱、1H NMR和熔点仪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本研究对18种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及抗病毒活性筛选,并进行了分子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HE1-18对子宫颈癌HeLa,肝癌HepG2,胃癌BGC-823,乳腺癌MCF-7,结肠癌SW-480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HE-5, 6, 11, 12, 17和18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选取上述6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化合物(HE-5, 6, 11, 12, 17和18),处理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SiHa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其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显示化合物HE-11,12,17和18可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为P53依赖的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 3)同样选取上述6种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化合物处理人子宫颈癌相关肿瘤细胞系HeLa细胞 (HPV18阳性) 和SiHa 细胞 (HPV16 阳性),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E6 和E7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化合物HE-17和HE-18能够在体外抑制HPV E6基因mRNA 的表达。 4)以HepG2.2.15细胞为筛选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相对于阳性对照拉米呋啶,化合物HE-14和15能够较好的抑制HBV抗原分泌和病毒DNA的复制。 结论:HE-14和15具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活性,HE-17和18具有较好的抗子宫颈癌及抗-HPV活性。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4391]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祁红学. 二硫代甲酸酯衍生物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评价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