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GW93镁合金点蚀过程的原位监测及点蚀机制
宋影伟; 樊志民; 董凯辉; 单大勇; 韩恩厚
刊名中国材料进展
2020
卷号39.0期号:002页码:85-91
关键词镁合金 点蚀 第二相 扫描振动电极 原位监测
ISSN号1674-3962
其他题名In-Situ Monitoring the Pitting Corrosion Process of GW93 Mg Alloy and Related Pit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英文摘要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有很多优异性能,但镁自身化学性质活泼,耐蚀性差,尤其易发生点蚀,破坏性和隐患性非常大。若想降低点蚀对镁合金部件安全服役性能的影响,就需要对镁合金点蚀机制有清楚的认识。然而,适用于其他金属材料的经典的点蚀机制是以形成氧浓差电池为基础,阴极发生的是氧还原反应,而镁合金阴极发生的是析氢反应,因此镁合金的点蚀形成过程尚需深入研究。采用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原位监测了铸态GW93镁合金在3. 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点蚀过程,采用SEM观察了腐蚀过程镁合金微观形貌变化,采用电流-时间曲线对比了阴阳极电位对点蚀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点蚀坑外是微阴极,发生析氢反应,点蚀坑内是微阳极,发生镁的溶解反应,随着时间增加,点蚀发展过程是动态变化的。镁合金中第二相所导致的微电偶腐蚀加速效应及氯离子在腐蚀坑内的聚集,两者的协同作用驱动了点蚀不断向基体内部生长。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69095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r.ac.cn/handle/321006/153090]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影伟,樊志民,董凯辉,等. GW93镁合金点蚀过程的原位监测及点蚀机制[J]. 中国材料进展,2020,39.0(002):85-91.
APA 宋影伟,樊志民,董凯辉,单大勇,&韩恩厚.(2020).GW93镁合金点蚀过程的原位监测及点蚀机制.中国材料进展,39.0(002),85-91.
MLA 宋影伟,et al."GW93镁合金点蚀过程的原位监测及点蚀机制".中国材料进展 39.0.002(2020):85-9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