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大气臭氧生成过程与敏感性初步分析
伏志强; 郭佳; 王章玮; 黄海梅; 张晓山
刊名环境化学
2018-12-13
卷号38期号:1页码:161-168
关键词臭氧 光化学模拟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贵阳市
英文摘要为研究贵阳市大气臭氧的光化学生成特征,于2016年选取大气臭氧浓度较高的时段,在城区和郊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对贵阳非甲烷烃类的环境浓度进行了观测.并利用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贵阳近地面大气臭氧生成的典型光化学过程和敏感性.通过在臭氧浓度较高时段,对比分析城区和郊区臭氧和臭氧前体物、模拟的主要自由基和光化学链反应终止产物的变化特征,发现贵阳城区与郊区的臭氧生成特征不同.通过分析臭氧主要前体物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进一步发现城区臭氧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郊区主要受NOx控制.控制人为源的烯烃和芳香烃对于控制城区臭氧污染最为有效.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984]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大气环境科学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伏志强,郭佳,王章玮,等. 贵阳市大气臭氧生成过程与敏感性初步分析[J]. 环境化学,2018,38(1):161-168.
APA 伏志强,郭佳,王章玮,黄海梅,&张晓山.(2018).贵阳市大气臭氧生成过程与敏感性初步分析.环境化学,38(1),161-168.
MLA 伏志强,et al."贵阳市大气臭氧生成过程与敏感性初步分析".环境化学 38.1(2018):161-16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