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大熊猫保护 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保护效果研究
作者张晶晶
答辩日期2020-0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欧阳志云 ; 徐卫华
关键词大熊猫 生态系统 调节服务 自然 保护地, 空间关系 保护策略 Giant Panda, Regulating Services, Protected Areas, Spatial Relationship, Conservation Strategy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Protection effect of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on ecosystem regulation services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和态系统服务 是生态保护的两个主要目标,在自然 保护 地网络 设计 中统筹考虑这 两个保护目标 能提升保护区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实现生态保护效益 的最大化。 本研究以全国大熊猫分布区为 研究区 ,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模型、生态系统 服务评估模型 、空间相关分析和 空间优化模型,结合野外调查和 GIS/RS技术来开展研究。 首先明确大熊猫种群 及栖息地和重要调节服务(碳 固定 、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其次明确大熊猫种群、栖息地与调节服务功能的空间关系及动态变化;然后 评估了 大熊猫保护 对生态系统调节服 务的保护效果;最后提出兼顾大熊猫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的 自然保护地 空间 优化方案 ,主要 结论 如下 。
     (1)2000年来大熊猫种群数量与栖息地面积都有所增加。 2000年以来,全国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 16.80%,但 11.54%集水区内的种群数 量有所下降;影响 大熊猫种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有适宜栖息地面积比例、天然林保护面积比例和道路密度。 2000至 2015年,全国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但 15.89%的集水 区内的潜在栖息地有所下降,主要分布在岷山南部、以及邛崃和大相岭东部;大熊猫 栖息地主要受自然和人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平均海拔、植被指数和降水量对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的影响程度较大,其次是平均坡度和人口密度,呈现出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逐渐往高海拔、高植被指数、高降雨量、低坡度、低人口密度的区域扩张 的趋势 。
     (2)2000年以来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都得到提升。 2015年研究区范围内 生态 系统的碳固定 、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 量分别为 264.82 Tg、174.93 亿 m³和 68.07 亿 t,碳固定 功能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而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则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格局。 2000至 2015年,碳固定、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总量分别增加了 43.15%、0.25%和 0.09%,其中碳固定功能量在东部增幅较大而北部增幅相对较低,水源涵养功能量在南北部增加而中部下降,土壤保持功能量西部增加中东部下降;自然、人类和政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节服务的变化,其中对碳固定变化影响程 度较大的因素有平均海拔、 2000年农田面积比例和2000年降水量;对水源涵养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有退耕还林面积比例、农田面积比例变化、2000年降水量、 2000年人口密度和平均坡度;对土壤保持变化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有平均海拔、植被指数变化和 2000年人均 GDP。
      (3) 大熊猫潜在栖息地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之间的关系因研究范围、调节服务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 大熊猫潜在栖息地 面积 与 三种调节服务 功能量 都 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 碳固定 呈中度相关,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呈弱相关;当 考虑独立山系时 大部分 山系中的大熊猫潜在栖息地 面积与 碳固定和水源涵养 功能量 呈中度正相关,而与土壤保持 功能量 均呈弱相关,甚至是负相关。 大熊猫种群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空间关系因调节服务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大熊猫倾向于出现在含有重要 碳固定 和水源涵养的集水区范围 内 ;但在具有重要服务功能的集水区内,或者在服务功能有所改善的集水区内,大熊猫 种群数量 没有明显增加趋势。
      (4) 自然 保护地网络对大熊猫 及栖息地的保护效果较好,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效果较差。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 3.42 %%,覆盖了 9 4.47 的大熊猫种群 和 49.50% 大熊猫栖息地 ;但保护地所提供的 碳固定 、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 量 分别占整个区域的 43.92% 、 39.94% 和 40.21% 。从大熊猫栖息地质量与服务功能的组合关系来看,高 大熊猫种群 高生态系统服务、高 大熊猫种群 低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在自然保护地的面积比例高,但低大熊猫种群 高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在自然保护地的面积比例低 ,表明保护地网络更偏向于保护大熊猫而非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
      (5) 在系统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优化建议,以提升大熊猫栖息地和生态系服务的保护效率。建议在秦岭北部和大相岭 南部扩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小相岭和凉山新建自然保护区 以 实现兼顾大熊猫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保护,新建的保护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 5 .49 %%,可以提高 6 .76 的大熊猫栖息地的比例,同时可以提高 7 .19 、 8 .88 和 6 .04 的碳固定、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的保护比例。

页码13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698]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晶晶. 大熊猫保护 对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保护效果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