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东方白鹳幼鸟在 繁殖区生境选择的跟踪 研究
作者雷倩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马克明
关键词湿地 繁殖区 离巢期 聚集 分布 Kde Maxent,Wetland, Breeding Area, Wandering Period After Leaving The Nest, Aggregate Distribution, Kde, Maxent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The tracking study on habitat selection of Oriental Stork fledgling in their breeding area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

      鸟类迁徙是一类较为 特别 的季节性生境选择 过程 在 生活史周期 的 不同阶段其需求与栖息地条件的匹配性一直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 东方白鹳( Ciconia boyciana)是亚洲特有的珍稀濒危迁徙水鸟 ,在中国的繁殖 区 主要为三江平原,它们 每年 3 4月到达, 10月左右离开。 现有 东方白鹳的生境选择研究多将 某一生活史阶段作为时间单元,而对 时期 内或多阶段间的变化缺乏研究。
      本文以东方白鹳繁殖 区 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基于 7只幼鸟个体 终端 的 卫星跟踪数据 探究 其在 繁殖 区 的活动 规律 进而 基于 Maxent模型 ,对比分析不同生活史阶段的 环境因子对 其活动规律 的影响 及生境适宜性差异 。
研究表明:
      1)跟踪个体于繁殖 区 的活动规律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可分为前期(在巢期 )和后期(离巢期 )两个阶段。所有跟踪个体前期主要聚集在兴凯湖和洪河 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 ,后期在八月中下旬飞至 多地觅食,个体间空间分异变大,相距达百公里且停留时间不定。
      2)跟踪个体的分布生境类型结构 发生了显著变化。相较于前期的活动,后期觅食活动的生境多样性明显增高 。 在巢期 生境 类型 主要以草本沼泽地为主,后期 生境则增加了 明水面占比且产生了水田等觅食生境。从环境因子上看,植被指数呈下降趋势。
      3)跟踪个体在三江平原内的生境适宜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前后两阶段的 主要影响因子 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 (前期贡献率 /后期贡献率) 土地覆被类型( 11.8%/30.6%)、水体 23.8%/31.2%)、相对湿度 8.1%/15.5%)、草本沼泽( 28.6%/3.2%)及相对风速 13.2%/ 离巢期 的较适宜生境0.4-1)比 在巢期 扩增了两倍。此外, 后期 阶段 水田 成为一类重要 生境且 对 水田 周边建筑用地的 敏感度 降低 ,对道路的敏感度 升 高,整体上反映出 繁殖季节 后阶段 东方白鹳 幼鸟 对人为活动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
      本研究明晰 了 东方白鹳 幼鸟 在 三江平原 的生境选择变化规律,对繁殖 区 生境 的动态 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未来应加强东方白鹳完整生活史周期的物种—生境研究,实现对迁徙路线的科学理解,从而提高区域 网络 保护管理能力。

语种中文
页码10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22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倩. 东方白鹳幼鸟在 繁殖区生境选择的跟踪 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