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梯田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蝶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卫伟
关键词梯田,土地利用,生态 效应 ,可持续 性, 国家尺度 Terraces, Land Use, Ecological Effects, Sustainability, National Scale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Ecological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rraced Fields
学位专业生态学
英文摘要

      梯田作为山地丘陵区传统 的 整地方式 ,有利于农业集约化 其 建设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立地环境,便于农业生产。 本研究 以梯田为对象,通过采样 实验分析了云贵高原、太行山区和黄土高原三个 典型 区域梯田修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及其分异规律 ,并重点探讨了以甘肃定西为代表的黄土 高原 梯田土壤 养分 随土地利用、坡向和海拔变化的响应 规律 通过问卷 访谈 调查 了 梯田区社会 经济、人口 结构 、土地利用 和 生态可持续性等 以及 梯田区可持续农业 存在 的 主要问题通过整合分析探讨了 中国范围内 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的梯田结构、土地利用、修建年限、气候和地形等影响下,梯田效应(包括 调控径流、 蓄水保土 、改良土质、粮食增产等 )的变化规律 。 基于 以上研究, 以期为梯田的 合理 修建 与 可持续 管理提供 科学 支撑 。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云南旱作坡地 在开垦为水稻 梯田 的过程中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对
土壤总氮,有机碳影响显著; 河北和 甘肃 梯田 对土质的 影响较 小。 梯田 建设 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与对总氮含量的影响表现完全一致 且 含量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 。黄土丘陵区梯田土壤养分处于较低水平,但 总钾 含量 高,土壤有机碳、总氮、有效磷、 总钾 和有效钾含量都表现为阳坡高于阴坡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 土壤有机碳和 总氮 具 有很强的空间自相关 。

    (2)国家尺度上梯田平均减流效益为 53.6%,减沙效益为 68.2%,蓄水效益
为 粮食 增产效益为 64%。 梯田修建 对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总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平均的提升 效应 分别为 25.3%、 26.6%、 17%、 16.8%、22.1%、 41.2%和 13.7%。 中国西南和东南地区梯田的蓄水效益和减流效益显著高于东北和中西北地区,而东北和中西北地区梯田的减 沙、增产和固碳效益高于西南和东南地区。

    (3 )梯田结构显著影响其蓄水效益和粮食增产效益,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梯田的减流减沙效益和固碳效益 。 水平沟的 蓄水效益 最 高 ,特别是修建于陡坡的水平沟,其次是反坡梯田和隔坡梯田;水平沟和鱼鳞坑由于其特有的凹形结构有利于接收来自上坡位的肥沃表土,固碳效益较高;在坡度较平缓的山坡地区,梯田修建应以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和坡式梯田为主,而在 25°以上的陡坡,则应修建水平沟、鱼鳞坑;农业梯田适宜修建于平缓坡地上,陡坡梯田上则应以生态林和经济林为主 。

    (4 )蓄水效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 下 降 0–100 cm深度土壤蓄水效益主要受梯田结构改变地表蒸散发和水流路径的影响 而 100–200 cm深度土壤蓄水效益主要受土地利用改变植物根系吸收的影响。与温度相比,降水量对梯田土壤蓄水 效益和固碳效益 的影响更显著。不同修建年限的梯田,修建初期固碳效益和粮食增产效益低 此后效益增加 6–10年能发挥有效的碳汇作用 。 梯田的固碳效益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粮食增产效益随坡度增加而下降,蓄水效益在 15°以上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减流减沙效益表现为随坡度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 变化趋势 。

    

语种中文
页码16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218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蝶. 梯田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