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
张红星; 韩立建; 任玉芬; 姚余辉; 孙旭; 王效科; 周伟奇; 郑华
刊名生态学报
2019-07-04
卷号39期号:18页码:6803-6815
关键词北京 臭氧浓度 移动监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
英文摘要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浓度逐年升高,对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构成影响。但地表臭氧在北京城市与远郊梯度空间上的连续递变特征机制尚不清楚。采用移动监测车,搭载臭氧分析仪,选择夏季典型臭氧污染天气,以北京教学植物园为对照点,从北京城市中心向西北远郊方向,多点位连续测定地表臭氧浓度。通过分析臭氧浓度和采样点周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以及典型臭氧污染情况下的天气形势和气团轨迹,探讨北京城市和区域臭氧浓度连续空间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西北山区森林区域臭氧浓度显著高于"城市区域",约为城市区域的2.00倍。十三陵是地表臭氧浓度的分界点,从十三陵开始臭氧浓度陡然升高,在西北山区方向保持在高水平。空间上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西北山区(254.68μg/m~3)>对照点教学植物园(220.89μg/m~3)>城市支路(162.84μg/m~3)>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103.24μg/m~3);(2)植被分布影响臭氧空间格局。在相同时间范围内,臭氧浓度和NDVI正相关,随NDVI增加臭氧浓度呈Logistic增长;(3)西北山区地表臭氧空间变异系数为0.11,城市支路上平均为0.28,城市快速路上为0.26,高速公路上为0.36。山区地表臭氧浓度的空间变异系数最小,高速公路最大,城市快速路、城市支路空间变异较大;(4)大范围均压场、高压后部、低压前部等稳定型天气型易造成南向弱气流,能够把空气污染物输送到西北远郊,但本研究中监测到的西北山区高浓度臭氧并非当天从城区输送而来。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格局与植被的关系及成因需要深入研究。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809]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红星,韩立建,任玉芬,等. 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J]. 生态学报,2019,39(18):6803-6815.
APA 张红星.,韩立建.,任玉芬.,姚余辉.,孙旭.,...&郑华.(2019).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生态学报,39(18),6803-6815.
MLA 张红星,et al."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生态学报 39.18(2019):6803-68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