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缓蚀抑菌集成体系构建和性能研究
作者鞠晓丹
答辩日期2020-08-19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李伟华
关键词Ldhs 纳米银 反相微乳法 缓蚀 抑菌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英文摘要

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s)独特的离子化二维夹层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吸附、修饰、可控递释性能。LDHs质轻环保、廉价易得,集层状结构的稳固性、层板组成的可控性、层板间距的可调性、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于一体,具备成为分子容器和离子交换平台的天然属性,可进行多元化的结构改造和功能拓展。本论文从LDHs板层阳离子调节和层间阴离子缓蚀剂嵌插两个技术路线入手,制备了兼具缓蚀和抑菌双功能的超分子复合体系,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展开:

1)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硝酸根型LDHs作为前驱体,将缓蚀性能突出的香兰素(VanillinVan)以阴离子交换的方式引入层间,再通过银氨反应在LDHs表面沉积纳米银颗粒,获得目标产物Ag/MgAl-Van-LDHs(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细菌生长曲线测试结果表明:MgAl-NO3--LDHs呈现不规则片层状,片层直径约为1 μm,厚度约为几十纳米,Van插层后,LDHs的形貌无明显变化,但XRD特征峰(003)、(006)向左发生偏移,层间距变大,24 h内缓蚀效率仍维持在86%以上,并体现出优异的抑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65 %99.79 %

2)通过分解尿素法合成了碳酸根型LDHs前驱体,由于CO32-作为层间阴离子与LDHs板层结合紧密,难以通过离子交换法进行缓蚀剂插层,故需要将MgAl-CO32--LDHs高温煅烧,去除CO32-,获得产物为混合金属氧化物(Mixed Metal OxideMMOs),然后通过再水合法插层Van,产物为MgAl-Van-LDHs(C),最后通过银氨反应沉积纳米银颗粒到MgAl-Van-LDHs(C)表面,最终产物为Ag/MgAl-Van-LDHs(C)。通过SEMXRDFTIREIS、细菌生长曲线测试表明:MgAl-CO32--LDHsSEM下呈规则的正六边形结构,片层尺寸较大,可达5 μm,煅烧后MMOs依然为规则的正六边形,表面出现裂痕。XRD显示MMOs不具备LDHs的典型层状结构,经过再水合法插层Van后,重新测得XRD特征峰(003)、(006),并且向左发生偏移,表明LDHs的层状结构恢复,且层间距变大。EIS显示Ag/MgAl-Van-LDHs(C)具有优异的缓蚀作用,缓蚀效率在24 h内维持在97.63 %,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仅为43.99 %17.80 %

3)通过反相微乳法制备了ZnTi-LDHs,其优点是可一步合成缓蚀剂插层LDHs。首先向有机溶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含有微乳胶束单元的混合液,然后将金属盐、缓蚀剂逐步添加到混合液中并充分溶解,再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合成ZnTi-LDH以及缓蚀剂插层的ZnTi-Vc-LDHsZnTi-Van-LDHs,对其进行SEMXRDFT-IREIS、细菌生长曲线测试,结果表明:ZnTi-Vc-LDHsZnTi-Van-LDHs呈无规则的片状,片层直径在几十纳米到1 μm,缓蚀剂插层后LDHs的晶型特征峰(003)、(006)向高度数偏移,这是由于插层有机物分子量小于ZnTi-LDH原有层间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造成插层后LDHs层间距变小导致的。EIS显示ZnTi-Vc-LDHsZnTi-Van-LDHs缓蚀效率较为突出,在24 h分别为90.47 %91.97 %,两者对大肠杆菌抑制率分别为93.57 %92.63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34 %97.23 %,此外ZnTi-LDH具有更优异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00 %99.63 %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774]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鞠晓丹. 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缓蚀抑菌集成体系构建和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