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亚临床人群的情绪预期研究
作者张瑞婷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陈楚侨
关键词情绪预期 神经机制 分裂型特质 孤独特质 抑郁状态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Affective forecasting in subclinical populations
学位专业认知神经科学
英文摘要

情绪预期是个体对未来情景中将要体验到的情绪进行预测的能力,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适应功能。研究表明,存在快感缺失和动机缺乏的亚临床人群社会功能受损,更有发展为临床精神疾病患者的风险。分裂型特质个体、孤独特质个体、抑郁状态个体等存在快感缺失和动机缺乏的亚临床人群表现出情绪预期缺损。然而,前人研究仅限于对亚临床人群是否存在情绪预期缺损进行探讨,且研究结论不一;亚临床人群情绪预期缺损背后的加工机制、不同亚临床人群情绪预期缺损的异同之处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论文将通过四个研究分别采用自我报告、行为测试、功能影像任务和经验取样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层面对亚临床人群情绪预期缺损的特点及其加工机制进行系统的探讨。

研究一采用自评问卷和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一般大学生群体中探讨了与情绪预期缺损直接相关的亚临床特征。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孤独特质、抑郁状态与减少的正性预期情绪直接相关。其中,分裂型特质的人际问题、孤独特质的社交技巧问题与社会性预期情绪的减少有关;抑郁状态与一般性预期情绪的减少有关。

研究二采用社会性情绪预期行为任务探讨分裂型特质、孤独特质、抑郁状态在社会和非社会条件下对情绪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的人际问题能够负向预测社会条件下的预期情绪效价。在一般人群中,个体的心理模拟过程与期待性情绪均可预测情绪预期。分裂型特质的人际问题通过预测期待性情绪来预测预期情绪,而分裂型特质人际得分较高的人群心理模拟能力相对完好。

研究三的实验一采用功能影像任务探讨心理模拟过程的脑激活特点。研究发现个体在进行心理模拟加工时,核心网络(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楔前叶、海马旁回等)明显激活,内侧前额叶在正性情绪加工时激活显著。分裂型特质个体、孤独特质个体在进行心理模拟加工时,核心网络脑区激活减弱;分裂型特质个体在正性情绪加工时表现出尾状核异常激活。实验二结合静息态功能连接与社会性情绪预期行为任务,探讨以上亚临床群体与情绪预期相关的异常功能连接。研究发现,孤独特质个体的内侧前额叶-额中回功能连接明显增强,且异常增强的功能连接与社会条件下减少的正性预期情绪效价相关显著,与非社会条件下的正性预期情绪效价无关。

研究四基于大样本数据对日常生活中情绪预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个体在进行情绪预期时高估情绪的强度。当下情绪体验与事件的社会性特点影响情绪预期。抑郁症状更明显的个体预期更强的情绪强度。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分裂型特质个体的缺损主要体现在情绪预期加工的情绪成分(期待情绪)中;孤独特质个体的缺损主要体现在认知成分(心理模拟)中;抑郁状态个体的情绪预期缺损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分裂型特质个体与孤独特质个体的情绪预期缺损主要存在于社会条件中。本研究强调了社会成分在情绪预期中的重要作用,补充了心理模拟理论的相关脑机制,为非药物干预提供了靶点建议,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

语种中文
页码15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2103]  
专题心理研究所_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瑞婷. 亚临床人群的情绪预期研究[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