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效果与镇痛机制
陈钰昕1,2; 张立波1,2; 吕雪靖1,2; 胡理1,2
刊名生理学报
2020
页码35
关键词神经调控 镇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交流电刺激
ISSN号0371-0874
DOI10.13294/j.aps.2020.0093
其他题名Non-invasive electrical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s: analgesiceffects and neural mechanisms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实证研究
英文摘要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非药物镇痛手段,具有经济、易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各类临床疼痛的治疗。然而,目前仍缺乏对不同神经调控技术镇痛特性的深入理解。因此,本文从镇痛效果和镇痛机制两个方面入手,评述非侵入性外周神经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迷走神经电刺激)和中枢神经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在镇痛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各技术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常用刺激参数和镇痛效果,探讨可能的镇痛机制。最后,本文对比和总结各技术的镇痛特点,讨论了现有研究的若干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克服这些局限将促进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最终达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的目的,减轻疼痛对患者、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CSCD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4096]  
专题心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2.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钰昕,张立波,吕雪靖,等. 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效果与镇痛机制[J]. 生理学报,2020:35.
APA 陈钰昕,张立波,吕雪靖,&胡理.(2020).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效果与镇痛机制.生理学报,35.
MLA 陈钰昕,et al."非侵入性电刺激神经调控技术:镇痛效果与镇痛机制".生理学报 (2020):3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