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固坡效应实验研究
作者兰惠娟
答辩日期202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王道杰
关键词植被措施 山地灾害治理 模型试验 植被配置模式
学位名称硕士
其他题名Experimental study on slope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allocation patterns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英文摘要植被措施是治理山地灾害较为有效的方法,为探究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雨强118mm/h),对20°、35°、50°、60°斜坡的固坡效应,本文用植被模型代替真实植物,构建了宽带密植、窄带密植、等距稀植三种乔木边坡类型,密植、适中种植、稀植三种灌木边坡类型,一种草本边坡类型及裸坡对照,共开展32组室内模型边坡人工降雨实验。基于模型试验,本文分析了实验边坡破坏过程与模式,推导了乔木边坡、灌木边坡、草本边坡和裸坡4组边坡安全系数修正公式,评估了各实验边坡的失稳风险,构建了边坡综合稳定性评价体系,优化了各实验边坡植被配置模式。此外,基于试验研究结果,本文还构建了九寨沟老虎嘴和珍珠滩滑坡灾害点植被措施综合治理技术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降雨实验中边坡破坏过程,概化出4种不同边坡破坏模式,分别为: ①以裸坡、草本边坡为主的渐进式破坏;②以50°、60°极陡乔木边坡为典型的分段式破坏;③以20°和35°乔木、灌木边坡为主的沟蚀破坏;④仅出现在60°适中种植灌木边坡上的整体滑移式破坏。(2)不同植被类型具有不同的固坡机制以及适用的坡度阈值。其中,乔灌木发挥固坡作用的坡度阈值在35°~50°之间,且种植在20°~35°坡上具有较好加固作用,其中最优乔木种植模式为宽带密植,最优灌木种植模式为密植;但在50°以上的极陡坡上种植乔灌木会增加边坡的失稳风险,且种植愈密集对边坡安全性更为不利。而草本植物在20°~60°之间的边坡上均能延迟边坡发生破坏的时间,减小边坡的失稳风险,但随坡度增加,草本植物对边坡的防护作用逐渐减小。(3)通过对比同坡度上8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固坡效应,发现不同坡度边坡的最优植被配置模式不同。20°左右的较陡边坡上,可灵活选择植物类型和种植密度;35°左右陡坡上,宽带密植乔木是最优植被配置模式;50°左右的极陡边坡上,宽带密植乔木是相对较优的植被配置模式,但应与其他工程固坡措施配合使用;60°左右的极陡边坡上,不建议使用植被措施来治理滑坡灾害。
语种中文
页码11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5011]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兰惠娟. 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固坡效应实验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