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效应与减灾对策
崔鹏2; 郭晓军2; 姜天海2; 张国涛2; 靳文2
刊名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卷号034期号:011页码:1313-1321
关键词亚洲水塔 自然灾害 灾害特征 灾害风险 气候变化
ISSN号1000-3045
其他题名Disaster Effect Induced by Asian Water Tower Change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英文摘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被誉为“亚洲水塔”,其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差异显著,地貌类型多样,冰川发育,地壳隆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导致滑坡、泥石流、洪水、冰崩雪崩、冰湖溃决等山地灾害发育。灾害呈现出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破坏严重、链式效应明显等特点,且沿构造断裂带、高山深切峡谷集中分布,受水平和垂直地带性气候条件和局地水热条件控制,不同海拔区的灾害类型、诱发因素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雨增多对灾害发生的水源、物源、能量和条件组合都有所影响,导致灾害的孕灾环境变得易于成灾。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剧灾害的危险性,而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和经济体量的增加而升高。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对“亚洲水塔”变化下灾害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从而难以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灾害风险,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对策。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风险,应针对性地进行综合灾害考察,利用高新技术系统获取第一手灾害数据,建立灾害数据库,深化对孕灾环境、形成机理和灾变机制的认识,研究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灾害的发展趋势,研发针对特大灾害的监测和防控技术,建立多国协调的灾害防控信息共享和减灾协同机制,提高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607285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49669]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崔鹏,郭晓军,姜天海,等. “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效应与减灾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034(011):1313-1321.
APA 崔鹏,郭晓军,姜天海,张国涛,&靳文.(2019).“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效应与减灾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034(011),1313-1321.
MLA 崔鹏,et al."“亚洲水塔”变化的灾害效应与减灾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刊 034.011(2019):1313-13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