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TRIGRS与Flow-R耦合模型的滑坡型泥石流动态危险性评价
作者聂银瓶
答辩日期2019-07-01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成都
导师李秀珍
关键词TRIGRS Flow-R 耦合模型 滑坡型泥石流 动态危险性评价
其他题名Dynamic Hazard Assessment of Landslide-Debris Flow Based on TRIGRS and Flow-R Coupled Model
学位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英文摘要科学地对泥石流进行危险性分区,可使人类活动尽量地规避泥石流危险区,以此达到降低灾害损失和主动防御的目的。“5·12”汶川地震后灾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而滑坡堆积体又可为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物源,进一步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危险性评价时需要考虑滑坡对泥石流的影响。此外,由于触发泥石流发生的降雨因素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在震后灾区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中考虑动态降雨以及滑坡的发育情况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动态降雨条件下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源的角度,将降雨入渗斜坡稳定性分析TRIGRS物理模型与泥石流静态危险性预测Flow-R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动态降雨条件下考虑滑坡固体物质的泥石流动态危险性评价耦合模型,将滑坡与泥石流联系起来对八一沟和清平乡场镇的滑坡型泥石流进行动态危险性评价,并用混淆矩阵对耦合模型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在结果评估中,耦合模型的混淆矩阵评估指标组合(总正确率、查全率以及面积比)明显优于单个Flow-R模型的静态危险性评价。(2)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滑坡区域逐渐增多,泥石流的源区范围逐渐变大,总危害区域面积也在增加。在坡度、高程范围、平面曲率、汇流面积等几个影响因素中坡度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坡度和平面曲率对泥石流源区的影响较大。(3)泥石流危险区明显受地形地貌因素控制,沟道中心为极高危险区,由沟道中心向两边逐渐降低。泥石流区域整体呈高能量分布,形成区和流通区为高能量集中区,堆积区为低能量集中区。(4)随着降雨的动态变化,源区量、发育泥石流的支沟范围以及泥石流的堆积范围在发生变化。 本研究建立的耦合模型综合分析了动态降雨和静态背景孕灾条件对泥石流物源影响,从物源角度将滑坡与泥石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能科学定量地评估动态降雨条件下滑坡型泥石流的危险性,对提高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种中文
页码10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3986]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聂银瓶. 基于TRIGRS与Flow-R耦合模型的滑坡型泥石流动态危险性评价[D]. 成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