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陈舒婷1; 郭兵1; 杨飞2; 韩保民1; 范业稳3; 杨潇1; 何田莉1; 刘悦1; 杨雯娜1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2020
卷号35期号:10页码:2511
关键词NPP gravity center model driving mechanism global change Qinghai-Tibet Plateau NPP 重心模型 驱动机制 全球变化 青藏高原
ISSN号1000-3037
英文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植被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入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和探讨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并定量区分NPP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研究发现:(1)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年均值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在年际变化方面,近16年植被NPP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在2005年出现上升陡坡,并在2005— 2015年表现为高位波动的态势。(2)青藏高原植被NPP增加区(变化率>10%)主要集中于三江源地区、横断山区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以及那曲地区的中东部,而植被NPP减小区(变化率 <-10%)则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阿里高原。(3)近16年青藏高原植被NPP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表明西南部植被NPP在增量和增速上大于东北部。(4)青藏高原植被NPP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地区差异显著,其中植被NPP与降水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下游,而植被NPP与气温显著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藏南地区、横断山区北部、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5)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青藏高原植被NPP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在空间上呈现“四线—五区”的格局。研究成果能够为揭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6317]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山东理工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武汉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舒婷,郭兵,杨飞,等. 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511.
APA 陈舒婷.,郭兵.,杨飞.,韩保民.,范业稳.,...&杨雯娜.(2020).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自然资源学报,35(10),2511.
MLA 陈舒婷,et al."2000—2015年青藏高原植被NPP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自然资源学报 35.10(2020):25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