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
刘艳华1; 徐勇2
刊名地理科学进展
2018
卷号37期号:4页码:567
ISSN号1007-6301
英文摘要“精准扶贫”是近年中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监测脱贫成效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何保障系列“精准”的实现亟需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手段作支撑。为从多维度、动态、一体化角度对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已在执行的各种扶贫项目减贫效果评估多偏重经济维度、缺乏机理解析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问题,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适用于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进而对社会保障式、项目建设式、产业化、科学技术、移民与城镇化、易地搬迁与安置、信贷、参与式等8种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既能展示扶贫模式的减贫作用机理与贫困群体特征的契合程度,又能分析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体多维度及可持续的生计改善状况,同时也可为系统、综合、定量地评估可持续减贫效果的方法模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1882]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浙江财经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艳华,徐勇. 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4):567.
APA 刘艳华,&徐勇.(2018).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地理科学进展,37(4),567.
MLA 刘艳华,et al."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地理科学进展 37.4(2018):56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