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猕猴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模型的研究
熊雅南5; 朱勇6; 许晓燕5; 吴德5; 王先祥5; 翁立军5; 童海洋6; 张金6; 曹玉飞6; 朱清俊6
刊名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卷号32
关键词猕猴 脑性瘫痪 动物模型 痉挛性偏瘫 脑损伤
ISSN号2095-428X
其他题名Study on establishment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model of macaque by partial resection of motor cortex
英文摘要应用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猕猴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偏瘫模型并探讨其评价方法。方法4只3月龄猕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手术模型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模型组猕猴应用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切除右侧大脑外侧裂以上至半球间裂的中央前回皮质及额上回后部(正前中沟以前0.3~0.5 cm)皮质,深度0.5~0.6 cm。术后进行连续摄像,观察有无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动态、静态的姿势异常。徒手检查和参考应用改良人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应用自编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估量表检测2组猕猴运动障碍的量化指标,运用9.4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颅脑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手术模型组猕猴术后立刻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左上肢不能正常抬举,左下肢瘫痪,左侧肢体跛行明显,进食时主要以右侧肢体为主;6周后手术模型组猕猴左侧肢体的活动量低于健康对照组,粗大运动评分以及精细运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riedman检验:χ~2=33.939,P<0.05;χ~2=37.526,P<0.05)。手术模型组猕猴术后姿势为静止时向左侧倾斜,蹲坐于猴笼一角,左上肢搭于猴笼网上以维持姿势平衡,运动时仍向左侧倾斜,模拟出人典型的痉挛型偏瘫脑瘫的临床表现。徒手检查肌张力,手术模型组术后即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降低,5周后左侧肌张力逐渐开始增高,并逐渐增加至评分4分,10周后评分达到3分并持续存在。术后3周头颅MRI显示右侧运动皮层切除术后疤痕组织形成,支持偏瘫脑瘫模型的影像学改变。结论通过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成功建立猕猴痉挛型偏瘫脑瘫模型,行为学评价及头颅MRI均表明模型符合痉挛型偏瘫情况。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00368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hfcas.ac.cn:8080/handle/334002/96815]  
专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5.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6.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7.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10.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雅南,朱勇,许晓燕,等. 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猕猴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模型的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
APA 熊雅南.,朱勇.,许晓燕.,吴德.,王先祥.,...&唐久来.(2017).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猕猴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模型的研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2.
MLA 熊雅南,et al."运动皮层部分切除术建立猕猴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模型的研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32(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