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弯曲隔离段激波串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
作者贺理浩
答辩日期2021-05-19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岳连捷
关键词弯曲隔离段 激波串 抗反压能力 非对称来流 数值仿真
其他题名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Mechanism of Shock Train in Curved isolators
学位专业流体力学
英文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工程上总体布局的需要,等直隔离段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无法适用,特别是当进气道与燃烧室之间存在空间错位时,必须使隔离段沿轴线进行弯曲。弯曲本身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压缩波、膨胀波、离心力等,其与隔离段内的激波串现象耦合后会使流场结构更加复杂。然而目前对于弯曲隔离段没有系统性的研究,相关工作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对其内的流动特性和机理加深认识,从而为弯曲隔离段的工程设计提供支撑。

本文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弯曲隔离段内的激波串特性及流动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反压作用下隔离段内的流态演变过程,考察了关键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弯曲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初步探究了三维效应的影响方式。

首先,针对均匀来流条件下的二维弯曲隔离段流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压上升过程中存在交叉斜激波流态向单侧大分离流态的突然转变,且两种流态转变之间会出现迟滞。对此由下壁面附近连续压缩波形成的强逆压梯度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几何参数、来流马赫数变化导致的差异也均与此强逆压梯度有关。

其次,从非对称边界层和入射激波两个角度研究了非对称来流条件下二维弯曲隔离段内的流动特性,并结合进气道考察了隔离段弯曲对起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到隔离段进口非对称边界层的影响,汇聚压缩波会与增厚的下壁面边界层作用形成规模更大的分离区,使得下游反压更易前传,造成隔离段抗反压能力的下降。而一旦存在入射激波,其会替代汇聚压缩波成为决定流态的主导因素。在其作用下,下壁面附近会出现分离包,激波串跨越分离包时会有结构形态和位置的突变。入射激波不强时,激波串容易跨过分离包迅速到达管口处,但当入射激波较强时,下壁面接近管口处会出现强逆压梯度区,使得在较高的反压条件下激波串才能跨过此区域,最终导致隔离段的抗反压能力随入射激波增强先下降后上升。另外在进气道起动过程中,弯曲的膨胀效应则发挥了关键且正面的作用,使得隔离段弯曲角度越大时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越低。

最后,针对圆形和矩形两种截面构型下的三维弯曲隔离段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弯曲造成的上下壁面压差会引发较强的涡旋,使下壁面附近低能流堆积,分离区规模显著扩大。对比圆截面与矩形截面弯曲隔离段可以发现,由于侧壁面和角区的影响,矩形隔离段流场结构更加复杂,畸变程度更严重。特别是当宽高比小于2时,侧壁对流动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综合来看,在抗反压能力方面,圆截面弯曲隔离段与二维弯曲隔离段几乎相同,均优于有限宽高比的矩形截面弯曲隔离段。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86540]  
专题力学研究所_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理浩. 弯曲隔离段激波串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