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脂质体与DNA的酶动力学与细胞应用研究
作者高延静
答辩日期2019-06-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宋世平
关键词磷脂双分子层 DNA纳米技术 拥挤限域环境 酶促级联反应 膜融合
英文摘要磷脂双分子层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组装结构之一,它不仅为细胞和亚细胞区室提供保护性容器,还承载了许多用于细胞通讯和跨膜转运的蛋白。人工制备的脂质体和固体支持的磷脂双分子层膜(SLB)作为最简化的细胞和细胞膜模型,为研究细胞内生化反应,跨膜转运,以及膜表面化学提供了极好的平台。DNA分子是自然界中另一种具有卓越自组装能力的材料。近年来,DNA纳米结构与功能化修饰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递送,逻辑计算等领域。将磷脂双分子层与DNA纳米技术进行合理交叉结合,并借助当前的单分子技术,使得研究膜内或膜表面酶促反应,药物递送等成为可能。本论文主要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撑平台,结合DNA纳米技术,研究细胞环境下单分子酶的动力学机制以及细胞内递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针对在细胞环境中单分子酶动力学机制研究比较匮乏,本论文构建了在模拟的细胞环境中对单分子酶可视化研究的平台。通过将单个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包封在含有拥挤试剂的脂质体中再连接到SLB界面,就可利用全内反射显微镜实时监测单分子酶促反应过程中荧光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拥挤限域环境中酶分子活性状态和抑制状态的相关性减弱,产物对酶抑制程度降低。进一步,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和模型重构,建立了拥挤环境中酶分子动力学参数变化与构型变化的关系,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及研究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二,目前,在溶液环境中对快速扩散的蛋白动态过程难以在单分子水平上进行观测,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构建了二维SLB膜上单分子酶级联反应的平台,实现了对单个酶行为的可视化研究。将上游酶(过氧化氢酶)和下游酶(葡萄糖氧化酶)以不同方式锚定在SLB界面,就可以利用全内反射显微镜实时追踪二维界面上游酶和下游酶的运动行为。对单个酶运动轨迹的分析结果显示,下游酶扩散系数的增加呈现底物依赖性,但是运动方向随机。实验和理论推导表明酶分子的‘趋向运动’是由平动与转动竞争平衡的结果。本工作为研究蛋白质的动态相互作用、抑制剂筛选等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将蛋白质直接递送到活细胞中在基础研究和治疗应用中仍然具有挑战。本论文将胆固醇功能化的DNA分别修饰到脂质体和细胞膜表面,实现了DNA反平行杂交介导的脂质体与细胞的膜融合以及蛋白的胞内递送。其中,HRP被包裹在脂质体内并递送到细胞胞浆,利用HRP催化反应产生的荧光产物可视化验证了膜融合的发生,而且此过程不依赖于细胞内吞。此外,利用链置换反应和杂交链式反应研究了膜融合的时空可控性,并在多元体系中实现了DNA介导脂质体与细胞的特异性融合。最后将细胞色素C递送到胞浆中引发细胞凋亡。此膜融合策略在蛋白药物递送,基因编辑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语种中文
页码14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31196]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2017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高延静. 基于脂质体与DNA的酶动力学与细胞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