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使用NeuroD1介导的在体重编程对ET-1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的猕猴模型的修复研究
作者杨馥菡
答辩日期2017-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功, 胡新天
关键词在体重编程,Neurod1,缺血性脑中风, 脑修复 In Vivo reprogrammIng, Neurod1, Ischemic Stroke, braIn Repair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Brain repair by NeuroD1-mediated in vivo reprogramming after ET-1 induced ischemic stroke in macaque monkeys
学位专业神经生物学
英文摘要

缺血性脑中风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它由脑局部供血不足引起,造成局部神经元的死亡和相关脑区功能的缺失。缺血性脑中风可导致行为障碍,比如言语困难,运动失调,甚至瘫痪。目前针对脑中风的研究方法有施加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移植和运动复健。但是由于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和致癌风险,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利用体内胶质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的新方法来治疗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属于脑损伤的一种。当大脑损伤后,胶质细胞会应激性地增生,在损伤区域周围形成胶质疤痕。已经在小鼠上发现,这一类应激性胶质细胞可以通过施加一个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NeuroD1,重编程为有功能的神经元。所以,我们将使用非人灵长类猕猴作为实验动物,使用血管收缩素ET-1在猕猴运动皮层的手部运动区建立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再在相同位置使用含有NeuroD1片段的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对应激性胶质细胞重编程并修复。结果显示,组织方面,ET-1使得皮层缺损,使应激性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死亡,造成了典型的脑损伤现象;行为方面,ET-1造成了猕猴手部精细运动能力和下拉能力短暂的损伤。然后,利用病毒在皮层过表达NeuroD1,可以成功地将应激性胶质细胞转化成了神经元。而且,在感染了NeuroD1的损伤区域周围,胶质细胞应激程度低于对照组,神经元的形态,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更接近于正常,神经元数量也显著多于对照组。所以,NeuroD1可能对于猕猴的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本研究表明,ET-1可以在猕猴组织上造成典型缺血性脑中风现象,行为上短暂地损伤猕猴手部的运动能力。NeuroD1可以将猕猴的应激性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并修复猕猴皮层的缺血性脑中风。由于猕猴与人大脑结构的相似性,本研究表明,在体重编程为未来对人类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kiz.ac.cn:8080/handle/152453/12486]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神经系统编码
昆明动物研究所_昆明动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馥菡. 使用NeuroD1介导的在体重编程对ET-1造成的缺血性脑中风的猕猴模型的修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