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生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青藏高原冰川细菌菌群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作者向述荣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姚檀栋
其他题名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Recovered from Glaci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中文摘要冰川中的微生物是我们研究宇宙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化等重大问题的"活化石"。由于冰芯中的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是按照时间序列被保存于冰川中的,因此冰川不仅是古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贮藏库",记载了不同沉积时期大气向冰川输送的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冰芯中微生物与温度和环境事件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地球生命和寒区环境协同变化的信息。本研究以马兰冰芯和慕士塔格冰芯为介质,分析和讨论了我国青藏高原冰川细菌菌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微粒和氧同位素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关系,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02m长的马兰冰芯记录了在长时间尺度上冰川细菌数量的变化特征。在冰芯剖面上,冰芯细菌菌群数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4个变化周期,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所代表的4个温度变化周期。揭示了冷期细菌数量高而暖期细菌数量低的细菌数量与大气温度负相关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污化层所对应的冰层中富集了更多的细菌。说明,冷期强劲的风不仅向冰川输送了大量的沙尘,同时还为冰川带来了丰富的细菌源。通过直接PCR技术和165rRNA基因文库以及核酸序列分析,我们从马兰冰芯中也发现了丰富多样的细菌,分别为Acinetobacter、Hatom口nas、Ochroba,cteriu脚、A脚inom口nas、腼尹inobacteriu卿、Flavobacterium以及其它种类,归属于a、p和γ-Proteobacteria、cFB和其它细菌组等类群。22m长的慕士塔格浅冰芯中的细菌菌群数量呈现出波动性的变化,可培养的细菌数量变化与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细菌总数量为1.2*10-2.2*104cells/ml,可培养细菌数量为0-127cfu/ml,占到细菌总数的<0.5%。说明,我们目前通过培养方法分离出的细菌只是冰芯微生物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的细菌是不可培养或难培养的。对这些可培养细菌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冰芯中大多数的分离菌株属于耐冷细菌,占到菌株总数的82%。真正嗜冷的细菌很少,只占到菌株总数的11%。细菌细胞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为杆状,少数为典型的球状细菌。本项研究为我们认识冰芯中的微生物及其与气候环境关系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但是,我们对微生物对气候环境的响应方式还不清楚,冰川上细菌增值对冰芯细菌总数的贡献等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9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2031]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向述荣. 青藏高原冰川细菌菌群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