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 油气地质研究室  > 期刊论文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
郑建京,苏龙,刘兴旺,杨鑫,孙国强,张顺存,刘玉虎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卷号33期号:1页码:105-111
关键词压(扭)性动力环境 板内沉降坳陷 动力机制转换
中文摘要中国大陆自海西构造运动末期-印支构造运动初期, 各主要洋盆基本碰撞关闭并褶皱成山, 焊接为统一大陆板块, 构成中新生代山-盆体系, 形成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夹持作用下, 以板内构造特点发展演化的格局。板内盆地是指中国大陆在二叠纪末(或三叠纪初)大洋板块关闭, 焊接为一体的大陆板块全部或基本转为陆相沉积时期的重要构造类型。中国西北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进程归属汇聚板缘洋壳俯冲或碰撞构造动力远距离传递影响下的板内构造动力学和运动学作用范畴。文章通过对中国西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在压性、压扭性动力场环境中, 不同类型原型盆地(或坳陷) 的沉降运动轨迹和方式, 及其形成、演化过程的构造及沉积层系蕴育的构造运动学过程遗迹及后期演化、改造的证据研究, 探索盆-山耦合动力系统的构造运动学过程及其对构造变形体系的制约机制, 以揭示中国西部盆-山耦合体系构造动力学机制及其动力转换。
公开日期2012-10-1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ig.ac.cn/handle/132962/1153]  
专题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_油气地质研究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建京,苏龙,刘兴旺,杨鑫,孙国强,张顺存,刘玉虎. 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105-111.
APA 郑建京,苏龙,刘兴旺,杨鑫,孙国强,张顺存,刘玉虎.(2009).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05-111.
MLA 郑建京,苏龙,刘兴旺,杨鑫,孙国强,张顺存,刘玉虎."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坳陷形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3.1(2009):105-1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