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形态与生物可给性的研究
单孝全
2008
中文摘要我们应用大田试验(玉米、水稻),水培试验(水稻、玉米),根际箱(小麦)和野外多年生超积累植物(铁芒萁)研究土壤中痕量元素铬、铜、铅、镍、镉和锰以及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土壤前处理和根际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形态的影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为形态萃取剂预测元素生物可给性的优越性,植物中稀土元素结合蛋白质的性质,稀土元素在铁芒萁中的沉积与传输过程等。结果证明①土壤中水溶性、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痕量元素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②为了使形态分析与生物可给性更接近于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应推荐根际湿土壤与低分子量有机酸作萃取剂相结合的方法;③稀土元素结合植物蛋白质是非专属性蛋白。
内容类型成果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49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单孝全. 元素形态与生物可给性的研究. . 200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