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模式、施氮和品种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任书杰 ; 李世清 ; 王全九 ; 李生秀
2006
关键词栽培模式 叶面积指数 透光率 冬小麦 产量
ISSN号1000-4890
摘要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上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品种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透光率(DIFN)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LAI先增大后减小,在开花期最大,成熟期最小,施氮能够显著增加LAI;DIFN的变化规律与LAI相反。不同品种间LAI和DIFN差异显著。全程覆膜和覆膜150 d的LAI极显著大于常规栽培、集雨面栽培和三密一稀栽培模式,DIFN与此相反;施氮后籽粒产量极显著增加。在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程覆膜、覆膜150 d和集雨面栽培模式的产量较高,但从维持土壤质量角度考虑,则覆膜150 d和集雨面2种栽培模式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模式;从冠层结构特征分析,这2种栽培模式更有利于增加群体光合能力。
出处生态学杂志
12页:1449-1454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286]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书杰,李世清,王全九,等. 栽培模式、施氮和品种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