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超重核及超形变核性质的相对论平均场研究
作者王庭太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导师朱志远
关键词超重核 超形变核 相对论平均场
学位专业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文摘要本文在对目前超重核研究和超形变核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以后,详细讨论了相对论平均场(RMF)和推转相对论平均场(CRMF)理论的基本框架,然后利用这两个理论,对超重核和超形变核的一系列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利用RMF理论,对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有可能成为超重双幻核的三个核310126,292120和298114的α衰变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另外两个核比较,292120具有更大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超重核的超形变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与有限力程小液滴模型(FRDM)相比,RMF理论给出的结果更加全面,我们发现FRDM模型给出的解往往只是RMF理论在正常形变时的一个解。同时,也给出了这三个核的α衰变链核的基态性质,将为未来的实验提供参考。二、利用RMF理论,对Z=114的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随着中子数的增加,这些同位素核的基态形变经历了由小到大,然后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对于中子数比较少的同位素,核的基态形变是正常扁长形变,随着中子数的增加,当中子数达到172时,核的基态形变发生跃迁,成为超形变。但是,随着中子数的进一步增加,核的基态形变在超形变区保持一段稳定以后开始减小,直到最后又回到正常的扁长形变。同时,也从理论上预言了Z=114的某些同位素核的形状共存。三、利用RMF理论,对Ni,Cu和Zn的高形变或超形变态的二级极小值的粒子发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与实验比较好的一致。并且对未来实验最可能的粒子发射做出了预言。还对Zn的偶偶核同位素的超形变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对关联的减小,在位能面曲线上,超形变极小值一般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随着对关联的减小,超形变逐渐稳定存在。基于这一研究,又由于对关联与集体转动对核的形变产生相反作用的关系,可以预言如果超形变态在对关联减小的情况下可以存在,那么随着转动的增加,超形变带也会存在。四、利用CRMF 理论,对超重核的超形变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超形变基态带的相关信息,如四极形变,γ形变,质量十六极矩,运动学转动惯量J(1),动力学转动惯量J卿以及核的转动能等,这对于未来在超重核区进行超形变的理论研究做出了探索,同时也对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另外,在转动情况下,还对A-60区域的高形变或超形变的二级极小值的粒子发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非转动框架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转动框架下求解的粒子发射能比在静止框架下求解的粒子发射能要大一些,而且在转动框架下预言的粒子发射不稳定的核的数目要比在静止框架下预言的要多。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2-04-11
页码106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7384]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04-2010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庭太. 超重核及超形变核性质的相对论平均场研究[D].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