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后标记方法测DNA加合物
刘淑芬 ; Rappaport S M ; Bodell W J
刊名环境化学
1990-10-28
期号5页码:18-26
关键词DNA加合物 环氧苯乙烯 后标记 指纹图 反应产物 碱基比 空白对照 取代物 自显影 分离指
中文摘要用~(32)P后标记的方法测DNA和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的加合物,是将小牛胸腺DNA和环氧苯乙烯仿照体内条件进行体外反应,反应产物在核酸内切酶及外切酶的存在下,水解成2’-脱氧核糖核苷3’-单磷酸(dNmP).这种水解后的3’-单磷酸在T_4多核激酶的存在下,使γ~(32)P ATP上的放射磷与核苷的磷进行交换反应,生成2’-脱氧核苷-3’,5’-二磷酸(dNDP).被标记的3’,5’-二磷酸及加合物,通过ODS薄层色谱板及PEI纤维阴离子交换色谱板进行适当的分离分辨分析,使DNA加合物从正常的核酸分子中分离出来.用自显影加上空白对照确定加合物的指纹图,最后用液体闪烁计数要定量分析DNA加合物的量。 用这种方法测DNA和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加合物,在自显影指纹图上发现5种多余的斑点,初步确定是DNA的5种加合物或加合物的衍生物.它们的修饰点是鸟嘌呤上的N-7,N-2,O~6位,修饰量在本实验的条件下是1加合物/10~4—6正常核酸.同时用这种方法测动物活细胞和环氧苯乙烯修饰反应产物,发现有DNA加合物存在.在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也发现有DNA-环氧苯乙烯的加合物,测定结果其样品指纹图与体外反应DNA指纹图类似. ~(32)P后标记方法是灵敏的,最高可侧到1加合物/10~(10)—11正常核酸,这已接近二倍体细胞的基因水平,是当今测DNA加合物方法中最
学科主题环境化学
公开日期2012-03-20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3636]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淑芬,Rappaport S M,Bodell W J. ~(32)P后标记方法测DNA加合物[J]. 环境化学,1990(5):18-26.
APA 刘淑芬,Rappaport S M,&Bodell W J.(1990).~(32)P后标记方法测DNA加合物.环境化学(5),18-26.
MLA 刘淑芬,et al."~(32)P后标记方法测DNA加合物".环境化学 .5(1990):18-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