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作者李俊然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1-06-0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傅伯杰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次级流域 Sub-watershed 土地利用 Land use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水质污染指标 Water quality pollution index
其他题名Study on Effects of Land Use/Cover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学位专业生态学
中文摘要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于桥水库流域为研究地区,通过设置地表水水质监测点,进行连续两年的地表水采样分析,结合研究地区的实地调查,获取流域内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和耕作制度方面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手段,结合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于桥水库流域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对非点
源污染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 若将研究地区分为北部山地林灌草-农田生态区、中部平原高强度人类活动-农田生态区和南部丘陵灌丛草地-农田生态区,结合地表径流的年内变化,可以发现地表水中各项污染物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变化规律。① 无论哪个季节,BOD5 的监测值在中部农田平原区普遍较高,而在北部山区和南部丘陵区相对较低。② ODMn 的监测值在北部山区最高,并呈现出北部-中部-南部递减的变化趋势。③ NH4+-N 和NO3--N 在时空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在季节变化上,地表水中NH4+-N 的含量总体上呈现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而NO3--N 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在空间变化上,NH4+-N 的浓度表现出中部平原农业区>南部丘陵灌丛草地-农田区>北部林灌草-农田区;而NO3-_N 峰值出现在北部山区。④ 对TSS 而言,其季节性变化差异明显,一般为丰水期地表水中的含量远远大于枯水期和平水期。⑤ 此外,若将平水年(2000)与欠水年(1999)相比,发现各项污染指标在平水年的监测值往往高于欠水年,TSS 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可能与平水年降雨相对丰富,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强度更大有关。
2. 通过利用TM 遥感影像获取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与各非点源污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次一级小流域中,林地/草地与耕地相比,具有截留污染物、降低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作用;在由林地/草地与耕地组合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中,各项污染指标的监测值往往介于林地/草地与耕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TSS除外)。对于NH4+-N 而言,在不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中,如林地-耕地、草地-耕地,随着林地/草地所占的百分比升高,其各项污染监测值变小;而随着耕地百分比升高,监测值有变大的趋势。
3. 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子是“流域内农业生产活动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流域内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并不能客观、全面反映非点源污染形成的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流域内有机污染物(BOD5,CODMn)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N 类污染物(NH4+-N,NO3--N)与流域内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强度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4. 野外定点取样分析和实地调查是研究非点源污染迁移和转化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而利用GIS 的空间叠置和图形计算功能可以较好地处理流域内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空间分布问题,为开展非点源污染形成过程的时空模拟和定量化研究创造了条件。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系统生态学
公开日期2011-08-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682]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俊然. 土地利用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