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CO2通量研究
作者张婷
答辩日期2012-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陈云明
关键词Co2 通量 涡度相关 草地群落 黄土丘陵区 气象因子 土壤因子 生物 因子
英文摘要

本文基于中科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2010 年11 月到2011 年10 月期间涡度
相关法观测到的CO2 通量数据、小气候观测系统相关气象数据、土壤温湿度、热通
量数据等,结合草地生长季不同时期(萌发期、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衰亡期)的
生物量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数据,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CO2 通量、气象因子
及土壤温湿度、热通量等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生长季生物因子、土壤养分因子
变化,并对影响CO2 通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进行了研究,计算
了CO2 月通量和CO2 年通量。得到如下结论:
1) 草地群落CO2 通量的日变化
在草地群落的生长季节(4 月-10 月),各月的日间(总辐射≥1W·m-2)和夜间(总辐射
<1W·m-2)CO2 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日间CO2 通量大致呈倒抛物线似的单峰曲
线。一天中,草地群落在7:00-8:30 之间由释放CO2 转变为吸收CO2。在此之前,CO2
通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在此之后CO2 通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接着又
逐渐增大直到CO2 通量值再次由负值变为正值,CO2 通量变为正值后其值又逐渐增
大,但变化不明显。日间草地生态系统在7:00-8:30 之间由释放CO2 变为吸收CO2,
又在17:30-18:30 之间由吸收CO2 变为释放CO2,其CO2 吸收峰值通常出现在
11:30-13:30 之间,并随着草地植被的生长先提前后又推迟,6 月和7 月CO2 吸收峰值
出现的最早为11:30,其最大CO2 吸收速率为0.9266 mgCO2·m-2·s-1,出现在八月份。
夜间CO2 通量最大值出现在21:00-22:00 之间,从4 月到10 月其出现的时间先推
迟后又提前,6 月份其出现的最晚,是22:00。比较各日CO2 通量最大值,其最大值
也出现在八月份,为0.2131 mgCO2·m-2·s-1。最大值出现之前,CO2 通量逐渐增大,之
后其值先逐渐减小,接着进入一个变幅不大的稳定期,至凌晨4:00 到6:00,CO2 通
量又开始慢慢减小。
2) 草地群落CO2 通量的季节变化
草地群落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夜间和日间CO2 通量总值、CO2 日通量也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生长季,夜间CO2 通量总值先逐渐增大,到八月份达到最大,后又减低,
最大值出现在8 月份为16.0358 gCO2·m-2·d-1;日间CO2 通量总值总体上先呈减小的趋
势,到8 月份达到最小,后又增大,其最小值也出现在八月份为-48.9550 gCO2·m-2·d-1;
在植被生长的过程中,CO2 日通量基本上全为负值,草地群落表现为“碳汇”,其变
化趋势与日间CO2 通量总值的基本一致,最小值为-40.8067 gCO2·m-2·d-1。
非生长季,11 -12 月夜间CO2 通量总值先逐渐降低,到12 月底达到最低,1-3
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日间CO2 通量总值和CO2 日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
11 月和12 月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 月份有所降低,从2 月份开始又逐步上升,
到3 月底达到最低且为负值。
3) 气象因子与CO2 通量的关系
影响生长季日间、非生长季日间和夜间CO2 通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各不相同。对
于生长季日间,影响CO2 通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太阳短波辐射、1m 处空气湿度、潜
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太阳短波辐射主要通过潜热通量间接影响CO2 通量,1m 处空气
湿度、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均是通过自身直接作用于CO2 通量的;对于非生长季日
间为太阳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太阳辐射主要通过感热通量作用于CO2 通量,感热
通量通过自身影响CO2 通量;对于夜间为1m 处空气温度、湿度、潜热通量、感热通
量。他们均是通过自身影响CO2 通量的。
4) 土壤因子与CO2 通量的关系
夜间和生长季日间CO2 通量与0-10cm 土壤温度、0-20cm 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相
关(P<0.05),非生长季日间CO2 通量只与0-10cm 土壤温度显著相关(P<0.01)。对
于不同层的土壤养分与CO2 通量做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土壤有机质,与CO2 通量相
关性最高的是0-10cm 土壤,最低的是20-40cm 土壤;对于土壤全氮,与CO2 通量相
关性较高的是10-20cm 土壤和80-100cm 土壤,最低的是0-10cm 土壤;对于土壤全
磷,与CO2 通量相关性较高的是80-100cm 土壤,最低的是10-20cm 土壤。比较三种
养分与CO2 通量的相关性,土壤全氮含量与CO2 通量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土壤有
机质含量。
5) 生物因子与CO2 通量的关系
CO2 通量与地上活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r=-0.990),与地表枯立物
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r=0.991),其他因素和CO2 通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将
CO2 通量与地上活生物量、地上枯立物进行回归分析,得地上活生物量、地上枯立物与CO2 通量的线性关系显著(P<0.05),且这两个因子能较好地解释CO2 通量的变化
状况(R2=0.999)。
6) 草地群落的碳源汇特征
草地群落在非生长季表现为碳源,生长季表现为碳汇。从2010 年11 月开始CO2
月通量逐渐增大,12 月达到最大值(7.01 gCO2·m-2·month-1),从2011 年1 月份开始
又逐渐减小,到8 月份达到最小值(511.54 gCO2·m-2·month-1),后又开始增大。一年
中,草地群落总体表现为碳汇,单位面积吸收1397.93 gCO2·m-2 。
关键词:CO2 通量;涡度相关;草地群落;黄土丘陵区;气象因子;土壤因子;生物
因子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8912]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婷. 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CO2通量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